着开始哀嚎:“我手麻了!”
“我脚麻了!”
“医家人阴险!”
……
不管怎么骂
,医家人这一轮,都是赢了。
【元朝,或者说蒙元,文明很短暂,成吉思汗时期才发明蒙古的文字。】
【或许正因为自己没有,所以对所有文化都很重视,并不是现代网络上所说“蒙古野蛮什么都不管才野蛮生长”,事实上从成吉思汗到元顺帝,对科技、对工匠,以及对医术、对商人都是非常重视的。】
【他们唯独不重视儒学,所以在元朝科举的次数非常少。也可以从中看出为什么忽必烈与儿子真金有矛盾,元朝统治者主打的是一个实用性,就算忽必烈重视“儒”也更多是的兼容并济的政治手段,与其说他信儒,不如说是信王者的霸道。】
知道蒙元灭了宋朝的宋朝文人气到什么风度都顾不上了,在街头,在酒楼,在家中,激情开骂:
“蛮夷不愧是蛮夷,竟然连科举都不开!”
“重视的都是下九流,难怪没文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工匠不过是末端小流,商人不事生产还不如农人重要,竟然不开科举,都没人读书了吗?”
然而被儒生压制在头上许多年的其他百家感到了一阵畅快,顿觉扬眉吐气,甚至很想当面嘲讽一句:
你儒家也有今天!
.
“王者的霸道?后世似乎对我蒙元不开科举并没有什么意见。”真金越看越不理解,忍不住当着父亲的面出声,“莫非后世也不学儒?”
忽必烈突然沉声道:“真金,你好好看看。”
“父亲,我……”
“你不是总认为我不懂儒家,认为我不懂文化,现在好好看看,未来的华夏。”忽必烈深深看向太子真金,“天幕屡屡提到‘科技’,提到了农耕、工业、商业、医学,提到了兵家墨家,唯独对儒家多有贬低,并没有提到士农工商的‘士’。你自己好好看,好好思考思考。”
“是。”
真金也不理解,士农工商,不是士在最前面吗,为什么天幕一直不讲“士”?
难道后世完全没有“士”?
可治国只要靠的就是“士”,没有文士,后世怎么治理的国家?
身为太子,他选择哪一条道不仅仅是个人喜好,也有他自己的政治偏向。如果扶苏认为大秦百姓应该休养生息一样,他作为未来的元二世,同样认为元朝不应该继续征战,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应该休养生息,恢复农业和生产。
他不是傻,也没有儒家洗脑,同样不认为扶苏被儒家洗脑了。
作为太子,作为未来的皇帝,一直是很清醒的在选择未来的治国方案,只是很明显,都不被开国君王所喜。
真金不知道,天幕提醒了母亲和自己的死后是改变命运,还是改变不了,但他必须想要知道,他的政治观点,到底适不适合眼前的大元。
【蒙元非常好战,重视工匠与医学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军事所需。】
【在频繁的战争中,南下的军队和北上的民众,使人口不断迁徙
,让疫病更多的流传,加重了医疗保障的负担。】
【由于军事、贵族、百姓对医疗卫生的现实迫切需要,医学人才很早就引起了蒙古统治者的注意,即使在早期执行严苛的民族政策中,通译、医生、特殊工艺师乃至军将、官员,都会因特殊技能和机遇摆脱奴隶地位,成为被帝王倚重的人才。】
?想看西羚墨写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 126 章 医学与生命10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元朝皇帝,反而比我们汉人自己的皇帝开明。”
明朝时期,有部分工匠小声议论。
老一点的长辈嗤笑一声:“想什么呢,开明的话为什么那么多起义的?你以为只有我们现在的皇帝一支起义军吗?大家都活不下去,天底下遍地都是闹事的。”
工匠有些不解:“可是天幕这个听起来不错啊。”
“立国之初,要收拢人心罢了。”经历过许多事情的老人冷笑,“等天下稳定了,汉人温驯了,就开始恢复真实的嘴脸。”
说着,他自己突然忍不住叹气:“别说这蒙古皇帝,哪个皇帝不一样哦。”
有外敌威胁时,就对自己百姓客客气气,各种政策各种福利;
一旦真正的天下太平,看似好像周围敌人都打平了,就开始恢复统治者的真实面目,奴役,压迫,随之而来。
老人对天幕上所谓的开明君王根本不感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后世。
不知道后世的平民百姓,还用受到这样的压迫吗?
千年以后的世界,与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1261年,太医院使王猷向元世祖奏报请求恢复因为战乱荒废的医学校,忽必烈下旨给中书省长官忽鲁不花,派遣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