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月华新,新阳改旧阴。
阴晴鸟自知,知雨咽虫声。、
刘旭星在地球的时候,与三有缘,有幸认识一位id名为“三借芭蕉”的书友,这个笔名含三,于是决定研究含三字的声动好句,用以炼制含三字的宝字灵钟。三生万物,三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字。此外,还利于创作出含三字的战诗词、嵌名联、藏名诗、相关创意作品等。
刘旭星一共找到89句含三的今音契合四声喜全递的五字句,三的文气等级是89级。
含三的二转青句有三句,其中一句是:
1、三年已忘归(唐?綦毋潜?《送平判官入秦》)
2、三年已忘归(唐?卢象?《送平判官入秦》)
说明:这句获得两位唐朝文人的认可,至少载入两本书籍,文运之气比较强盛。
含三的二转青句:
1、三万里农桑(宋?史浩?《太清舞》)
2、三万里农桑(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
说明:这句获得两位文人的认可,至少载入两本书籍,文运之气比较强盛。史浩是杜牧的粉丝。
含三的二转青句:
1、洛城三五夜(唐?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
2、洛城三五夜(唐?沈佺期?《正月十五日夜应制》)
说明:这句获得两位唐朝文人的认可,至少载入两本书籍,文运之气比较强盛。
89句含三的声动好句:
第一句:三年北信疏12341(唐?李白?《秋浦寄内》)
第二句:三年卷箧中12341(宋?洪咨夔?《古意谢崔杨州辟七首》)
第三句:三年已忘归12341(唐?綦毋潜?《送平判官入秦(一作卢象诗)》)
忘归的两个内涵:
1。忘返。《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晋左思《吴都赋》:“舜禹游焉,没齿而忘归。”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公孙龙子?迹府》:“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云梦之圃。”《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左揽繁若,右接忘归。”李周翰注:“忘归,矢名。”
第四句:三农始告休12341(宋?杨亿?《已亥年十月十七大雪》)
三农的两个内涵:
1。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后泛称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穀。”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三农,平地、山、泽也。”唐白居易《贺雨》诗:“宥死降五刑,己责宽三农。”清侯方域《代三省督府张公祈雨文》:“兹土而五月不雨,三农之失其业者,号呼之声日彻於耳,某心窃忧焉。”
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汉张衡《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
第五句:三台响掷金12341(唐?钱起?《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
三台的六个内涵: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汉许慎《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汉因秦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李贤注引《晋书》:“汉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宋司马光《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三国魏曹操所建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三台村。《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张载注:“铜爵园西有三臺,中央有铜爵臺,南则金虎臺,北则冰井臺。”后北齐文帝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铜爵曰金凤,金虎曰圣应,冰井曰崇光。见《北史?齐纪中》。唐孟云卿《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刘禹锡《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北齐高洋毁铜雀臺,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唐王建《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黄河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6。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唐高适《奉酬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