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李恪明白李佑的言下之意,现在,却只有李承乾一人被关在东宫那宫墙之内。他们兄弟几人都出宫建府,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由,虽然这自由有限,但也好过没有。
时间渐渐渗入少年的筋骨,一寸又一寸,渐渐的改变着他们的模样,从未放过任何一位少年。不管是现在,过去,还是将来,时间,从未放过任何一位少年,它总在渐渐的、慢慢的、不知不觉的渗入少年的筋骨,改变着少年的模样,让他们不再天真、少了笑容,变得忧伤、压抑……
因为时间里,沉淀了太多的物是人非、事与愿违。
吃饱喝足后,李恪和李佑一起出了聚福楼,“三哥,这真是个好地方,下次我们再来。”李佑笑道。
李恪应道:“好。”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李恪说,“五弟先走吧,我去吩咐聚福楼炒两个菜,带回去给小六。”
“三哥最疼的,果然还是六弟呀。只可惜,我没有六弟的福气,有一个如同三哥这般一母同胞的哥哥。”李佑羡慕的说道。
“五弟这话,三哥可不爱听。在三哥心里,你同小六一样。我母妃同你母妃是怎样的关系你也清楚,我们兄弟之间,还分什么亲疏呢?”李恪轻微的责备道。
李佑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于是说道:“三哥说的是,都怪弟弟小肚鸡肠。”
李恪摸了摸李佑的头,“切莫再那样想了,你若再那么想,咱们兄弟的情分,早晚会疏远的。三哥之所以对小六多上心些,也只是因为他是个没心没肺的小毛孩,什么也不懂,我自然得多照拂些。不光是我,就是你们这些做哥哥的,不也是对小六格外的宽容爱护吗?”
“是,我明白了。”李佑说道。
他们谁都知道,他们兄弟几个,只有李愔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争,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的纨绔,因此也只有李愔被罚得最多,被骂得最多,最不受长辈和大臣们待见,所以他们这些做兄弟虽然也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时候,但心里也会格外更包容更同情这个不懂世事的弟弟。
李恪确实吩咐聚福楼炒了几个菜带回去给李愔,但李恪的主要目的是见闫诉。
李佑走后,李恪和刘必重回雅间,没一会儿,闫诉也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