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蒋介石全传> 第10章 巧攀孙中山,乱世中夺权(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巧攀孙中山,乱世中夺权(5)(2 / 3)

成为死港。罢工领导者就是廖仲恺、中共党人邓中夏等。

这种反帝怒潮,席卷全国,因此,“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三人政策,深入人心。在这种形势下,胡汉民的反对三人政策思想和活动,当然不能为国人所接受。国民政府即在此种国内形势下成立。前于6月14日,胡汉民召集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成立国民政府。7月1日,选出胡汉民、汪兆铭、张八杰、谭延闽、林森,许崇智等为国府委员,共16人,以汪兆铭,胡汉民、谭延闿、林森、许崇智五人为常委。蒋介石未当选为国府委员。汪精卫(兆铭)任主席,国府之下设军事委员会,汪兼委员长。7月3日,军委会成立,蒋介石为八委员之一。原“党军”和其他建国各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8月26日发表改编各军军长姓名:党军政为第一军,军长为蒋介石;建国湘军政为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建国粤军政为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建国福军政为第五军,李福林任军长;旋将建国赣军改为第六军,由程潜任军长。1926年3月广西李、黄军政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夏,唐生智部改为第八军。

国民政府刚成立不久,1925年8月20日上午9时50分,廖仲恺就不幸被暗杀于中央党部。同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推选汪兆铭、许崇智、蒋中正组织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25日,国民政府派朱培德、陈树人、甘乃光、周恩来、岳淼、吴铁城、陈孚木、李根林、陈公博九八组成廖案检察委员会,以朱为主席,但廖被暗杀一案,真相当时难于彻底查清,只知与国民党右派反对磨仲恺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实有密切关系,许崇智旋被蒋指为涉嫌人,派军包围位宅,许逃沪上,胡汉民亦因胡毅生之嫌而隐迹,廖死,许,胡出走,国民政府中有只氽汪精卫仍在蒋之上。如再将汪推倒,则蒋可以独揽中枢。

关于廖案,实系国民党反共团体于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反扑,表明反共团体对新政府的仇视与不满。朱卓文应是主谋;凶手陈顺使用的手枪也是朱卓文的,朱阜文本人曾经于1936年创办的《中山日报》上载文说:

“大家对此赤焰极为切齿,酒酣耳热之际,骂座不已。后来诸人为抽薪止沸计,决议先除渠魁。习知俄顾问鲍罗廷、加仑、汪精卫、廖仲恺等每日必集东山百子路鲍公馆会议,乃密遣死士伺以炸弹、机枪击之,务使群凶同归于尽。下手前一日,余诫赴义诸死士,当熟戡地形,以利进退。……时吴铁城任公安局长,……反复……劝止,……遂亦作罢。”

朱卓文则和林直勉在廖案前曾谈到非杀死廖仲恺不可。林又是胡汉民之弟胡毅生领导之“革命纪念会”成员,该会为反共团体。则朱卓文和反共团体有密切关系。朱所谈被吴铁城制止之事,当是朱并未真地放弃暗杀计划,而是改令陈顺单独暗杀廖。所以朱氏逃亡后,仍著文声称:“廖仲恺骤被狙击,实为民众最后之裁判”,以自我开脱罪责。后即隐姓埋名。到1936年改名朱元鼎出任中山县土地建设两局局长,创办《中山日报》。朱言及陈顺杀廖之事时自谓:“一星期后,某日余方午睡,陈顺同志匆匆自外归来,言杀廖事,神色自若。余知事非寻常,必在大患,即探囊取出200元与之,促其离穗。世人所谓朱某谋杀廖,如是而已。”

看来朱卓文虽自我开脱,但终究他是杀廖主谋,罪责难逃。他事前曾预谋此事,事后又赞助陈顺200元,促其速逃。则此事已昭然若揭。

廖仲恺,原名恩煦,广东省惠阳县人。父竹宾为美国华侨。廖1878年3月10日生于美国。初于美国上学。17岁回国,在香港继续读英文。20岁与何香凝结婚。1905年同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督府财长。1923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联俄、容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1924年任大元帅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长、军需总监。同时任中央常委兼工人、农民部长,主持工运。1925年7月任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并领导省港工人大罢工。8月20日被国民党右派分子暗杀。

廖被刺杀后,蒋于军校开追悼大会,曾发《祭廖党代表文》。文云:“总理逝世未半载,而先生突死于凶徒之手;是犹慈父见背,而盗又杀其长兄……”并提出军校与党军中无共产派和反共派之分,均以三民主义为中心。汪精卫此时特别亲苏,自称左派,主张肃清右派。廖死后,胡汉民被嫌,于9月15日赴苏访问;汪精卫便大权独揽,将中央常务委员中林、邹派往北京,补林伯渠充任(而丁惟汾于树德又已在北京),使中常会为汪和林、谭主持,成为以中共为主的局面。

同年10月7日,莫斯科成立孙中山大学,由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三个人为选拔委员会总负责人,选拔学生赴中山大学留学。10月19日,蒋经国经陈洁如努力劝说,得蒋介石同意赴苏留学。蒋经国当时思想很活跃,憧憬苏联。蒋当时对苏联虽无好感,但尚不敢对经国直言,因为他正在伪装亲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