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1925年)春,蒋介石和廖仲恺共同签署连坐法命令。规定:“如一班同退,只杀班长。一排同退,只杀排长。一连同退,只杀连长。一营同退,只杀营长。一团同退,只杀团长。一师同退,只杀师长。”(《青年军人杂志》1925年第四期)
杨希闵和刘震寰,在第一次东征陈炯明时,却坐视右翼军单独作战,按兵不动。3月20日攻克兴宁后,林虎逃脱,蒋在林总部发现了杨、刘二人勾结林虎与陈炯明往来密电;代理大元帅胡汉民也获得杨、刘二人不轨的情报,得知刘震寰曾密往云南约唐继尧进攻广东;杨希阂曾去香港勾结英国人代向北京政府活动广东督理职位。
3月30日,蒋于军次(兴宁)祭奠孙中山时,自称为孙中山的弟子。并写有悼孙中山挽联:“主义扬中外;精灵炳日月。”横额为:“高明配天,博厚配地。”同时挽革命将士一联:“讨逆立功先我死;冲锋摧敌世尽惊。”横额为:“主义之花”、“革命结晶”、“死而荣”,同时发表演说。他说:“我们总理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当是由蒋最早于此时提出孙中山为国父之说。4月13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把原两个教导团扩编为一个旅,称党军第一旅,以何应钦为旅长,兼第一团长,王俊为参谋长,沈应时仍任第二团团长。4月21日,成立第三团,以钱大钧任团长,均受蒋节制。许济升任粤军第四师师长。5月21日,蒋率党军三个团和许济第四师、陈铭枢第一旅、吴铁城警卫军一个旅离潮、梅向广州进发。
大军东征后,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又叛变于广州。6月9日东征军又回师讨伐杨、刘。于石滩击败滇军悍将胡思舜。胡逃往增城。12日,占领龙眼洞。13日于瘦狗岭大败滇军,滇军退往广州市区。广九线滇军,亦被第三期学生军击溃退入城内,旋被谭延闿湘军和朱培德中央直辖第一军缴械。杨、刘逃往香港。胡汉民旋将大本营由士敏土厂迁往河南岛,由李福林部队护卫。6月15日,胡思舜率五千滇军来攻广州,被党军一、二团歼灭。第一次东征和平杨、刘之役胜利结束。蒋介石于6月13日抵广州。
平定杨、刘之后,广州革命政府仍是胡汉民代理大元帅职务。关于孙中山的继承人问题,董显光在《蒋传》中特说明孙中山没有指定继承人,是正确的。但他两次以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务,北上时是最后一次令胡代行,这里面是否含有隐约选择之意,很难说定。军事上,他以蒋掌军校,而政治上则多信任廖仲恺。政府之权则多用胡汉民代理。著者认为代理大元帅职务本身,或有暗示含意,希望胡按孙中山本意领导中国国民党继续革命。但也不一定。孙中山是信仰西方民主政治或信仰选举制的,因此不可能,也不应要求他明确选定接班人。一切付诸选举,才是他的本意。
而且胡汉民是坚决反对联共的国民党人,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不合,孙中山也很难相信他能执行他的主张。
自本年2月起,中国工人运动开始高涨。5月,反日、英等帝国主义的激愤达到高氵朝。2月,上海日纱厂工人为反对日本厂主残杀童工而举行的大罢工,参加者达三万人之多,延续两周之长。最后日方让步,答应不再打骂工人,每两周发工资一次。4月,青岛纺织厂工人罢工。5月15日,上海内外棉纱厂关闭第七厂厂房,顾正洪等8人被工人推为代表向日本厂方交涉,日厂方突然开枪射击,顾正洪身中四弹,当场死亡,其余7人受重伤。于是爆发了5月30日的上海大、中学生2000余人的抗议和演说运动。英帝国主义者于南京路老闸捕房门前用印度巡捕22人,于下午3时55分向学生开枪射击,死伤20余人,造成“五卅惨案”。这个大惨案发生后,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怒潮。全国各地抵制英货。6月11日在汉口,13日在九江,23日在广州沙基,7月31日在南京,连续发生了英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而以6月23日的沙基惨案为最大。6月23日,广州工、农、学生约七万人举行了“五卅惨案”追悼大会之后,在市区示威游行,其中还有黄埔军校学生约几百人,并有教导第一团第三营和第二团第二、四、七各连官兵。下午2时40分,游行队伍到达西堤沙基西桥口时,突然遭到英帝国主义者来自珠江对岸沙面英法租界步枪和机关枪的猛烈射击。白鹅潭法国军舰也开炮响应英国暴行,同时开炮轰击游行群众,达数十分钟。当场有工人、民众60人、军校学生23人死亡,170人负伤。此特大惨案发生后,广州革命政府即向英、法、葡三国提出严重抗议。但三国领事都推卸责任,耍无赖。蒋介石接到惨案发生电话时,即“变色出涕曰:‘帝国主义者,不以华人为生命,屠之如犬豕,国耻至此,我何以为生?’乃即下船赴省,一路风凄日暗,举目皆无光色。”8月4日,政府即宣布对英国经济断交,禁止各国商船到香港停泊。同时香港和广东工商业者,组织起省港罢工委员会,宣布对英国断绝经济关系。自7月开始,持续到第二年12月,达一年半之久。香港工人大多回到广东,香港商店倒闭约400余家,并断绝供水,使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