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垕原本想借问名号之事,让张朝不在谈及什么要废辽东都司并将其升格为承宣布政司这样言论。可没有想到张朝不仅没有理解自己这句话的用意和自己的苦心;反而是不加思索冲口而出“辽宁”,还说什么取“辽东安宁之意!”
看着张朝躬着身子等自己的评价时,朱载垕这才明白这将辽东都司从山东布政司分离重新设置布政司的想法在张朝的心中可谓是早有构思了,上次听闻张朝在谈及辽东之于大明的重要性时,他可谓是做足了功课。而今想借辽左大捷,来推行他的废都司升布政司的构想!朕到想听听你是如何为你的这番言辞找到什么让朕信服的言论!
朱载垕看着张朝,笑道:“辽宁!辽东安宁!且不论这名字如何,朕倒想听听你为何会有改辽东都司为辽宁布政司之意!”
张朝见礼之后言道:“都司即都指挥司,而都司卫所其本是一省之军事建置,与行政区划无关。但是边境卫所也兼理民事,实际上其本质已经变成了地方行政区域。相较于其他都司在地理上与其所在的布政司有着相互从属及依存之关系,但辽东都司却与其从属的山东布政司有着地理上隔阂;加之山东其本身就已有一个山东都司。”
朱载垕言道:“这一布政司设两个都司也不是什么事呀?北直隶布政司及山西布政司都是一布政司两都司的政治结构吗?”
张朝答道:“诚如父皇之言,我大明现在是有如万全都司这样一布政司两都司的地方存在。但相较于辽东都司与山东布政司这样隔海跨省的存在还是独一份!政治上的牵绊使得辽东的民众对山东有着某种归属之心,这也是造成了辽东都司的民众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这地理问题只是众多原因的一个,相信父皇及诸位大臣都还记得儿臣几天前就宣宗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给我大明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分析吧!如此,当朝廷设立辽宁承宣布政使司会给活跃于东北之地的各蛮夷予以强势的政治威慑!就如同当年成祖设立交趾布政司天下大振万国来贺!”
“都司虽有布政司之名,而无布政司之实。因为从辽东都司设立的那一天,朝廷赋予其职能便是军事职能;虽然,在之后也赋予其一些治境安民之责;但其最终的存在还是作为京师之地的防御之地!其职能始终跳不出军事这个圈子!当将辽东都司升格为辽宁布政司,这将为朝廷在东北之地打开全新的局面。”
朱衡出列道:“虽说现在辽东都司以都司之名,但其政治结构几与布政司相同!辽东都司和下辖的各个卫所除了军士以外,也有民众及其他百工之人。各卫所之指挥使也都兼具着一般州府首官之责。像劝农督课、兴工办学、审查民情,刑名断狱都是这些各卫所之都指挥之责也,军政并行如此何须再设布政司呢?”
张朝转眼看着朱衡说道:“诚如朱大人之言!现在辽东都司除了其本职之外,也兼具与内地一般州县衙门相同之职责。如劝农督课、征派劳役、兴办教育、管理民间及与各夷族的通商贸易,处理各种刑事及民事案件。但这些政务在这些世袭军官们的手里真的能处理好吗?”
“是的!他们或许做得比你我都好,但我们不要忽略一个问题。辽东都司的本职是什么?是我大明在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其本职是训练军士、领兵打仗、保一方之安宁!而今,辽东都司下属的各卫所的军官去兼做民事处理政务。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让辽东都司下属的军事官员去兼做地方官吏其必然会对其本职事务有所懈怠。”
“如这般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军事训练和部队的管理而造成我大明军队战斗逐渐变弱。而我想诸位对我大明军队之现状都有所了解吧!想我大明军队曾经也是纵横大漠逐北元于漠北的!而今呢?连区区几十人的倭寇便可在我大明腹地来去千里,攻城拔寨!这或许与我大明现行的军制有关,但我想这军户制度也不是战斗力低下的唯一评判吧!军事主官长期从事地方事务,造成部队的训练不足这或许才是主要原因吧!戚继光所领导的部队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是特招组建编练的新军,加之戚继光是专职的武将使得戚继光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训练他的军队,有了充分训练的戚家军才能在平定倭患当中以最小的伤亡完成消灭倭寇的重任!”
“正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一群乌合之众与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观其气势便高下立判,胜负立知!曹操以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江东,却被孙刘联军一把火烧了精光;以至于曹操再无南下一统天下的力量!孙刘之所以能战胜曹操,抛开那些所谓的谋略;更重要的却是军人的素质。孙权手里有一支专业的水师,而曹操呢?他的部队连在船上行走都是问题有何来什么战斗力呢?如果,曹操也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水军;那赤壁之战的结果或许就不会今日这般!”
“在这里借赤壁之战主要是想说明一件,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的战斗力是远远强于一群乌合之众的!平时为农,战时为兵;这样的部队又如何与一支从小便骑马射箭的人组成的部队能有一战之力呢?军队的专业化,军人的职业化;才是强兵之道!兵强则国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