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前言(2 / 3)

劝降。

公元191年孙坚对襄阳发起进攻,企图夺下襄阳,鲸吞荆州。刘表在心腹荆州大族皇族的帮助下射杀孙坚于砚山,数年后刘表逐渐向北扩张,将袁术的南阳宛城一带收入囊中,对外战争的少使得荆州成为东汉最安宁的地方政治安宁,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与混乱不堪,战争不断的中原地区形成强烈对比,吸引的中原地区的百姓迁移,许多文人纷纷前来避难,是荆州空前繁荣,自愿南迁的对荆南四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

刘表统治荆州的战略就是东面留黄祖抵御江东,南面采取安抚政策,西面辱骂刘璋不尊汉室标榜自己心系汉室,北面积极北进,北进遭到了蔡瑁、蒯越的阻挠也无得力大将而一直为开始。

早期,刘表主要是维持荆州的安宁与和谐,与荆襄世家目标一致得到了极力支持。抵制住了孙坚,孙策的进攻,给荆襄百姓一个安宁,给世家一个安宁的发展环境。

中期,建安元年,张济军队缺粮在未告之情况下率军入侵南阳,张济本来想挑个软柿子来捏,不幸被流矢射死,此时荆襄前来驰援的部队都已经到达指定位子,将军士兵都磨刀霍霍准备为刘荆州马革裹尸时,刘表收留了张绣。

是刘表老好人的心肠软了?当然不是!

刘表为何没有消灭陷入绝境的西凉军队,用来提高自己的实力和声望,

缺粮又失去主将的西凉军队;

一支毫无退路的孤军;

一支已经引颈待杀的败军;

刘表有一百种将其绞杀的方法,刘表却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久攻未破的城门在张绣绝望的眼神中自己打开了,

西凉将士久盼不来粮草,自己来了;

吃了败仗的张绣向一个胜利者一样耀武扬威的带着队伍开进了宛城,此后刘表供其粮草整整两年,

刘表为何如此懦弱?

因为刘表太需要一个不受荆州豪强控制的强悍军队来实施他的北伐大计,

太需要一个可以充当尖刀的军队直刺曹操心脏。

刘表再等一个机会,再等曹操效仿袁术嗜杀献帝称帝,自己好提领荆襄克许昌,匡扶大汉,自立为帝。

在刘表的支持下骁勇善战的西凉军团果真成了曹操的劲敌。

也是因为这个难以理解的举动,为曹昂、典韦掘好了坟墓,也为曹操留下了一身无法释怀的伤痛,

就在曹操与袁绍矛盾不断升级,战争一触即发,刘表准备磨刀霍霍时,刘表最先等来的不是曹袁的战争带来的喜讯,而是世外桃源的荆州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至此刘表还没明白自己心中的梦开始瓦解,从此失去逐鹿中原的优势。

曹袁之间的战斗,对刘表最好的结局就是两败俱伤,曹操若要胜,偷袭许昌拖住曹军北上速度,给袁绍制造可以整军从来的机会。

若袁绍要胜则联合曹操抵挡袁绍南下的步伐。

建安三年,张羡联合零陵,桂阳二郡造反,是刘表南面的安抚政策破产,荆南反叛不但使刘表势力范围缩小一半,更使得刘表战线拉长,刘表只得集结军队前去征讨,

建安四年,张羡还未消灭,自己一手养大的狗(张绣)带着宛城投向曹操的怀抱。对着敌人尖刀,已经指向了自己。壮士断腕带来的伤害也没有张绣降曹带来伤害大,荆州北面出现了势力真空,襄阳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刘表还未解决北面势力真空的窘迫情景。

孙策在沙羡一战打得刘虎、黄祖全军覆没,这时刘表遇到比他刚来荆州时更加紧迫危险的局面,刘表采用的方针是“攘外必先安内”。极力镇压内部叛乱,安抚荆襄人心。

这时曹操与袁绍的白马战役打响了,袁绍素有称帝的野心,袁绍既并四州之地,觽数十万,而骄心转盛,贡御稀简。袁术走投无路时写信给袁绍,袁绍得信暗见主簿耿包为他制造舆论,耿包曰:“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除去秦朝,根据五行大汉以周朝为木德自己为火德,木生火,汉继周以从民心。轩辕黄帝主土德,袁氏乃黄帝后代,火生土,袁氏应当顺天意接替汉朝,可惜袁绍手下的谋士有很多大汉的死忠分子袁绍只得暂缓自己的皇帝梦,空虚的许昌对刘表来说绝对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官渡之战曹操一直处于劣势,此时出兵许昌加速曹操发的败亡无疑是自掘坟墓,刘表虽有十万将士但荆州南面与西面的战争牵动着刘表的军队,荆南平叛久不能定使得荆襄世家对刘表的政权已经丧失了信心,刘、蔡、蒯三家同盟开始破裂,

后期修补破裂的刘、蔡、蒯三家同盟是刘表主要面对的问题

荆州出现了亲曹派和亲袁派,可以想象的到亲袁派比亲曹派的人多,官渡之战曹操由于粮草不济几欲退守许昌,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多军中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连身在前线的曹营将士都不看好曹操,远在襄阳的世家能看好曹操?历史只是胜利者将自己功勋向后人展示的一个平台,成王败寇,书写史书的手始终是在别人的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