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辽宁省昌图老城西北部有个小自然屯叫三河泡。在三河泡屯子往东走不到二里地还有个叫钓鱼台的自然屯,再往东走相距不远还有两个名叫张家炉和瓦盆窑的自然屯。
据说,历史上钓鱼台没有钓鱼处,瓦盆窑没有烧过窑,张家炉也不是因为开了铁匠炉而得名。这里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事了,三河泡是三条小溪汇流的地方,旁边住着一户姓姜的人家。姜家有父女二人,父亲姜汉,据说是一个穷书生,老伴早逝,他领着女儿珊瑚过日子,养三一头老黄牛,以耕地为生。姜汉老人白天下地耕作,早晚有时间教给聪明伶利的珊瑚女儿学习一些诗文。小女儿除了帮助父亲种之外,就在门前泡子边放牛,这既是她每天必须干的活,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虽然家境贫寒,由于父女相依为命,老爱少孝,加着黄牛伴着他们生活,爷俩的生活过得还算快乐。一转眼,珊瑚姑娘已经长成十七八岁了。由于她模样长得俊俏,还有些文才,所以提亲的人也接踵而来。一天夜黑,爷俩躺下’
姜汉翻柒复去不能人睡。他想,女儿珊瑚是到了女大当嫁的时候了,可是哪知,这几天,任、朱、魏、常四户财主都来求亲。答应一家就会惹恼三家,怎么办是好呢?女儿珊瑚也辗转返侧,不能安眠,想,最近几天有好几户来提亲的,也不知老父把我许配哪一家,不嫁吧,已到当婚年龄,嫁出去吧,既可怜年老的父亲孤身一人生活很孤单,又舍不得多年行影不离的老黄牛。再说未来的丈夫到底什么样呢?她想,老父睡不着觉,可能也为我的婚事为难呢!想到这里,她鼓起勇气,转脸向父亲说道:“爹爹,天这么晚了,为什么还没有入睡。”父亲知道女儿没有入睡是由于自己的婚事。听女儿一问,也就说道:“珊瑚,我是想你的婚事啊!”
女儿一听心里蹦蹦直跳。平静一下心情之后,她说:“女儿不能离开父亲,也舍不得多年陪伴我的老黄牛,女儿不嫁了。”父亲听到这里打个咳声说:“当父亲的我也舍不得你呀,可是常言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呀,不嫁是行不得的,再说,好在求婚几家都不算远,你嫁出去之后,咱们见面的机会也不会太少。”
女儿一听,父亲的话也有道理,就说:“那就听父亲的吧!女儿从命。”姜老汉听了女儿这样说,心里热乎乎的,觉得女儿从小到大,没有不听话的时候,特别最近几年女儿对自己更是唯命是从,所以他说:“我想的不是女儿你不从命,我愁的是不知你嫁给谁家好哇,既然你问,那你自己选一选嫁给谁家可心吧。”
珊瑚听父亲一说,心里怪不好受的,她想,自从没有娘,父亲既当爹,又当娘,凡事都依自己的心愿,婚姻大事礼尊父命,可是今天父亲让自己选丈夫,真是天下最好的父亲了。于是说道:“爹爹,女儿选婿,一不图,官,二不爱钱,只选人品好,有点才华就行。嫁出之后,夫妻间能你恩我爱,相敬如宾就可以了。这样我们既可结成情投意合的终生伴侣,又可以不使老爹爹操心。”
父亲听了女儿的话,也正合自己的愿,他说:“那好,找个机会,来识一下这几娃子的人品和才华,然后再定把你嫁给谁吧。”
这一天,姜汉老人把四家子弟找到家来,当他们面说:“你们都托人到我这提亲,想要娶我女儿,我出一个题目,你们谁答得最好,我就将女儿嫁给谁,几位公子意下如何?”四个求婚子弟都同意了。
姜汉老人便说:“你们看,我家门前有个小水泡子,多年来我女儿珊瑚在泡子周围放牛,人们都叫它珊瑚泡,围绕这个泡子名,四位公子谈一谈,我看一看公子们的口才,再听听公子们的志向。”
四位公子本来就没有什么才华,我看看你,你看看他,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敢吭声。后来终于姓任的公子先开腔了,他说:“你女儿叫珊瑚,珊瑚是离不开水的,珊瑚虽然生长在江河湖泊中,但因为这泡子是三条小河汇成的,每条泡子加一起为三河泡子,音和珊瑚差不多”。说到这,讨好地说,我虽姓任;现在立志改为姓于。于(鱼)要有水,永生都会快乐生活。”
姓魏的财主儿子听姓任的说完,着急了,忙说道:“大丈夫一不更名,二不改姓,我现在住的屯子还没有名字,我现在就给自己的屯子起个名字——叫钓鱼台,专钓鱼吃”说完得
意地看了姜汉一眼。
姓朱的想了想,对姓魏的说道:“我现在住的屯子也没有名字,现在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瓦盆窑,你修钓鱼台材料得我给烧出来,得求借我,我当然就比你们强了。”说完,他偷看姜汉一眼,他以为这下子自己可能占了上风。最后姓常的财主儿子憋:了好半天,也想不出什么词来。
姜汉指着他问道:“你要是不说,今天就这样吧。”他一看不好,马上站起来抢着说道:“我也给自己的屯子起个名字。”
姜汉老人问道:“你起什么名字?”
他说道:“我把现在住的常家屯改叫张家炉。姜汉老人间:“这是什么意思?”他
答道:“我开个铁匠炉,我东烧瓦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