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一号刑警> 第1章 1号大案(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1号大案(1)(2 / 4)

的心头。于是,王老大想到了报案!对,马上到公安局报案!

下午两点来钟,王老大这位四十多岁本来十分壮实的汉子,吃力地蹬着自行车,向坐落在市区公园东路的市公安局急行。

他面容憔悴,神情疲惫,虽是寒风刺骨的冬天,额头上却渗出了一层汗珠。他把自行车匆匆忙忙斜靠在门柱上,踉踉跄跄奔进了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值班室。值班室,刑警二大队大队长李占东给王老大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不着急,慢慢说。

王老大声泪俱下地诉说后,要求刑警队帮助查找儿子和车的下落。

李占东做完笔录后,眉心渐渐皱起了一团疙瘩:“师傅,您别急坏了身子,我们一定会千方百计帮您查找。”

情况迅速上报支队。刑警支队长杨一清、政委郑银生、副支队长王兆福一同向市公安局局长廖原、副局长王正国作了汇报,局长们当即表示,要把查找王家的人车下落,作为春节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占东,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了,要组织警力想方设法查找,不然,人心不稳哪!”杨一清递给李占东一支烟,有力的大手拍拍他的肩膀。

李占东这位三十四岁的刑二大队长,经他手上侦破的刑事案子,少说也有二百多起,这种事难度大收效少,眼下又是春节,真是大海捞针啊!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从支队长室出来后,他即召集副教导员冯宏庆、副大队长吕培禄研究查找方案。随后,二大队各探组侦查员刑警腰间的BP机都“嘀嘀哒哒”响起来了。

警车发动了。摩托车发动了。市区的大街小巷,饭馆摊点,各停车场晃动着刑警们的身影。然而人海茫茫,偌大的市区,查找王家的人车下落谈何容易。

“发协查通报!”在当天晚上的碰头会上,局长杨一清指示李占东。于是,市公安局通过省公安厅发出了几百份协查通报。

大年三十。黄昏。市区家家户户彩灯高悬,喜庆的爆竹不断炸响。

刑警支队二楼会议室。二大队的刑警们有的踱步,有的抽烟,会议室一片沉默。尽管家人催他们回家吃年饭的传呼不止一次地响起,可谁也没有心思给家里回电话。李占东把烟蒂往烟灰缸里狠狠一捻,提高声音说:“大家先回家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然后我们再查找。”可是,没有一个人动窝。

“不吃饭不睡觉就能查到王下三的下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三天不吃饭都行。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年还得过,事还得办。”其实,吕培禄比谁都急。

“走走走!”冯宏庆下令。

会议室大木钟的秒针“滴滴答答”地响着,每一次响声像重锤敲击着刑警们的心。头儿们都放话了,可谁也没有说话,谁也没有动。这个年年被评为先进的集体,每逢遇到难题,大家总是聚在一起久久不愿散去。

一阵脚步声,廖原局长、王正国副局长带杨一清、郑银生、王兆福推门进来了。

“大家还没回?”廖局长披着大衣乐呵呵地说,“怎么,是不是老杨你不让回?”

“我可没有啊!”杨支队长笑着说,“我们的弟兄有个贱毛病,完不成任务干啥都没心思。”支队长问刑警们:“这时候了都不回家,你们回去后不怕挨媳妇子骂?”一句话逗得刑警们笑了起来,室内的气氛这才有所活跃。

廖局长让郑银生拿来两瓶酒:“正好,趁这个机会,我代表局领导给大家拜个早年,今天破个例,每人给敬两杯酒,喝完都回家吃团圆饭去。”

窗外寒气逼人,室内暖意融融。直到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联欢节目开始,刑警们才各自回家。

二、梦魇缠身

天渐渐黑了下来,昏睡了半天的汪学成才从床上爬了起来,他心情很坏,动不动就跟老爹吹胡子瞪眼发脾气,他很惊恐,窗外任何稍大的动静,都足以使他竖起耳朵听半天。三十四岁的他至今还没有成家。

怨谁呢?怨自己。他心里自有一本账。

汪学成自幼丧母,父亲是某公司的普通工人,含辛茹苦地拉巴着他们过日子,生活挺艰难。他从小顽劣,不爱念书,调皮得让老师和同学们难以接受。每天像一匹不挂笼头的野马东跑西颠。老父亲看他实在不成材,小学毕业后就让他在公司当了工人。谁知他野性不改,常常惹事弄非,自己的亲哥竟死在了他的手下。那是1980年的一天,他与哥哥在家发生争吵,争吵中恼羞成怒,拿出自制的钢砂枪,失手将哥哥打死,法院判他有期徒刑十年。1989年刑满释放后,他本可以重塑自我,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从零开始,可他仍然不务正业,浪荡于街头。老爹苦口婆心相劝,他全当成耳旁风,我行我素。帮教小组多次找他谈话,他口是心非,谎话一大筐。后又因吸毒和盗窃,几次被公安机关处理过,老父亲怜他是唯一的一个儿子,写下保证书后,把他保外。保外回家后,年迈的父亲总希望儿子能改邪归正,但善良的愿望一次又一次落空了。

眼下,全国开展“百日严打”,金昌和全国一样,严打行动如火如荼。汪学成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