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赛进入第二阶段时,王一水的作训服已经磨破了三处。清晨五点二十分,他独自在训练场做负重深蹲,汗水顺着下巴砸在水泥地上,洇出深色的痕迹。远处,其他学员的宿舍还沉浸在黑暗中。
“加练?“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在背后响起。
王一水猛地回头,月光下站着个铁塔般的身影——新训班长赵铁。半年不见,这位老班长的眉骨上多了道疤,迷彩服袖口露出的手臂肌肉像钢筋般隆起。
“班长,你在这啊!“王一水欣喜若狂,大腿肌肉因突然发力而颤抖。
赵铁走近,作训靴碾碎了一地月光。他伸手按住王一水的肩膀,力道大得像液压钳:“选拔名单我看了,你武装泅渡排第四。“
这个数字像刀扎进心里。王一水咬紧牙关——在学院他是纪录保持者,可现在连前三都进不去。
“知道问题在哪吗?“赵铁突然掀开他的作训服下摆。月光下,王一水腰侧有道未愈的淤青,“战术对抗时硬扛爆破冲击波,蠢!国际比赛比的是脑子!“
赵铁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扔过来。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记着各国军校生的战术特点:美国学员擅长心理战,俄罗斯人精通极地生存,以色列选手近战格斗出神入化......
“明天开始,你跟'利剑二队'。“赵铁转身时,作训服后背被汗水浸透的痕迹像幅地图,“记住,战场上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是最聪明的。“
第二天的组合训练让王一水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战争机器“。赵铁在四百米障碍场演示战术动作时,整个人像装了弹簧,翻越高墙时单手借力,落地时已经完成战术翻滚。更可怕的是他的战场预判——在模拟巷战中,他总能提前三秒预判“敌军“火力点。
“你的优势是智商和耐力。“训练间隙,赵铁用匕首削着木棍,“但定向越野需要这个——“他敲了敲太阳穴,“把地图装进脑子里。“
当晚的军事地形学课上,教官展示了往届冠军的作业——美国西点学员绘制的等高线地图,连灌木丛的阴影角度都精确到分。王一水盯着那幅作品,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所谓的“擅长“,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
“看这个。“赵铁在课后带他来到沙盘室,推开门,八个国家的微缩地形模型在射灯下纤毫毕现,“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沙粒走向,俄罗斯西伯利亚冻土的裂纹特征......“他的手指划过不同区域,“真正的定向越野,是连风里夹着什么味道都要记住。“
训练强度逐渐升级。某天凌晨的暴雨中,赵铁突然吹响紧急集合哨:“敌后渗透,目标点东南方向五公里!“王一水冲进雨幕时,发现指北针被动了手脚。
“战场上什么都可能失灵!“赵铁的吼声混着雷声传来,“用树冠密度辨方向!“
王一水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闪电照亮远处山脊线的瞬间,他猛然想起赵铁教过的诀窍——在北半球,树木南侧枝叶更茂密。这个认知让他浑身战栗,仿佛第一次真正看见这个世界。
短板接二连三暴露。格斗训练中,来自特种作战学院的李默三招就把他撂倒;外语测试时,陆军特院大学的女学员用四种语言切换讲解战术方案;就连最基础的步枪拆装,武警工程大学的选手也比他快1.7秒。
“慌什么?“赵铁把浑身湿透的王一水从泥地里拽起来,“知道当年许三多为什么能成兵王吗?“他指了指心脏位置,“这里够硬!“
加练成了常态。别人练到十点,王一水就练到凌晨;教材看三遍,他就看十遍。有次深夜背单词昏倒在图书馆,醒来时发现赵铁正往他太阳穴抹风油精,小本子上记满了他的训练数据。
“今天进步了。“老班长难得露出笑容,“步枪组合快0.3秒。“
选拔赛最后阶段,八所军校的尖子齐聚三界演训场深处。决赛科目是72小时综合演练:20公斤负重行军、敌后侦察、解救人质。利剑二队抽到最难的路线——需要横渡一条湍急的暗河。
“跟紧我。“渡河前赵铁检查了每个人的安全绳,“记住水流韵律,它比地图靠谱。“
河水冰冷刺骨。王一水第三次被漩涡卷走时,作训包里的装备全浸了水。夜视仪失效的瞬间,他听见赵铁在黑暗中喊:“用听觉!水流撞在岩石上的回声不同!“
这个提示救了全队。王一水摸出防水袋里的荧光棒,借着微光发现河床岩壁的特殊纹理——那是赵铁在沙盘上强调过的沉积岩特征。顺着岩层走向,他们奇迹般找到条水下隧道。
最终考核日,暴雨如注。当组委会宣布利剑二队以0.5分优势夺冠时,王一水正单膝跪地给赵铁包扎——班长为了掩护他们“突围“,左腿被模拟弹打出一道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