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不知我哥是嬴政> 第三条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条路(2 / 2)

的就是最好的办法。加上秦国和魏国、赵国之间的恩恩怨怨,开战也并不惹人怀疑。可要是所有的话都被尉缭说全了,那他在取六国一事上没有发挥的余地,自然就没有任何功绩可言。

幸好,尉缭知情知趣。

他说到这里,便把话茬子一转:“至于率先攻破三晋之地的好处,想必长史比我更清楚。”

尉缭此举,已经是明晃晃要把功头递到李斯手上。嬴政眼睫一垂,落在手边的热汤上,不急不慢取起饮一口,脸上带着浅淡笑意,眸色却乌沉看向李斯。

此际天色微明,他旁边还点着三十六枝的落地金桑灯,火光随溜进的北风明灭,在他眼里浮跃。

李斯莫名打了个寒战。

还好他只是将功劳看得很重,并不是什么绝世蠢人,顺着话茬子就往上爬:“国尉所言有理。要是秦国先把弱的和不强不弱的国家灭掉,那么剩下的楚国便会犹如田忌赛马一般,以中等之姿脱颖而出,的确不妥。”嬴政为他们舀热汤:“长史请细说。”

两人赶忙直身行礼,复又安坐。

李斯接着往下说:

“韩国据有郑国故地垣雍城,也就掌握了荧泽,掌握了荧泽,就是掌控了大梁水系,便是直接围城困之,也能拿下大梁。“再则,得到韩国之后,没有黄河大山间隔,秦国离大梁便只有一百里地,运粮运兵都不算费力。如此一来,魏国便尽在掌握之中。“至于赵国内乱频仍,朝堂纲纪混乱。若是没有了韩国和魏国的支持,又和燕国结了仇,那将不足为惧。

“秦国若是掌控韩国和魏国,便能将它和齐、楚分隔开,它就没有办法向齐、楚借兵抗秦。”

秦国君臣在这边商议正事儿,赵闻枭也没有落后,不停打探两人接下来的行程计划。

魏无知说:“阿平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只是如今诸国朝堂纲纪皆昏庸无道,唯有秦国还算清明一些,可秦国苛政严律”实在与他们的学说不太符合。

赵闻枭学过《阿房宫赋》,知道那句经典的“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只不过语文老师一般不会讲得太过详细,只讲高考的考点,她具体还真是不知道这六国到底腐败到什么程度。

是故,她问:“诸国朝堂纲纪昏庸无道,此话怎讲?”魏无知有心让陈平多言,多在旁人面前发挥自己的才干,所以朝对方使了一个眼色,示意由他来说。

陈平也不太怯场,张嘴就言:“淑女刚去过赵国,估计也知道赵国朝堂是个什么情况。赵国君主爱宠而不爱才;魏国君主近亲而远才;韩国君主只闻吉语而不听忠言;燕国君臣父子皆相疑,离心离德;齐国终日锦瑟吹笙,两耳不闻国外事;楚国世族掌控一切,彼此勾心斗角,不思变法图强。”相比之下,在谋功的士人眼里,秦国即便再严苛,也在一群矮锉穷里显得相当顺眼。

赵闻枭虽然并不知道六国具体的事情,但是听陈平这么一总结,也大概能够了解到各国弊病所在。

她不由感叹,果然是跟张良一起脚踩刘邦的人,称得上谋圣第二。说话就是足够一针见血。

想到张良,她的思绪短暂跑偏了一会儿。

后世虽然没有把陈平纳入汉初三杰,但在赵闻枭看来,陈平的确是和张良在谋算上足以并肩的人物。

再者,这两位都是史书有名的绝世美男子,没必要分什么上下。只不过张良擅长阳谋,而陈平却更擅长阴谋。对于古人而言,自然是擅长阳谋,且又是贵族出身的张良更得人青睐一些。“去其他小国更没有出头之日,去秦国……两位君子又不甘心。“赵闻枭假装不经意说道,“不知道二位有没有想过,这世间还存在第三条路?”魏无知和陈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