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三条路
邺城乃春秋五霸之首一一齐桓公首筑。
一开始,齐桓公把这个地方当成称霸中原的战略要地,可北拦燕、代,兼并戎狄,向南据河,把控漳水和滏水。
战国时期拉开序幕后,更是有西门豹和史起接力先后发展该地。若不是有他们二人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邺城也不会繁荣起来,成为兵家争抢的战略要地。
不过先秦的事情,大家大多不熟悉。
可要是说起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修整的王都,说起铜雀台、金虎台和冰井台所在之地,大家约莫能有三分印象。
毕竞在曹操修整之后,邺城才正式开启它作为六朝古都的生涯。现在的邺城倒是还没有六朝古都的恢宏,可也有作为魏国曾经陪都的气势。前来赴宴的人,虽然没有邯郸那次宴会的人来头大,几乎全是赵国公室与朝臣诸人,但是也不乏魏国的贵族大将。
蒙恬和李信还在这群人里头,看到不少颇有些眼熟的长辈。两人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下一刻,已经认出两人的长辈,已经迟疑着走向前来一一“你可是安之?”
“你可是有成?”
两人倒是想用他们教官和王那一套,什么容貌相似的借口搪塞过去。可要说一行人里面,有四个人容貌相撞,也过于离谱。实在没办法,他们也只好尴尬笑着认下自己的身份:“恬(信)见过族叔,许久不曾会面,不知族叔可还安好?”
这两位族叔,一位从赵国代地而来,一位从齐国临淄而来,不过是排队时打了个照面而已,并不相熟。
这会儿碰上家族当中的小辈,可不得逮着说话。蒙族叔一脸疑惑:“安之为何会在邺城给人守门,不在秦国王都?早些年我可听你父亲说过,你在给秦王当郎官来着?”赵族叔一脸震惊:“莫非传言是真的,那位真是秦王?”蒙恬和李信"…”
呵呵。
让他们自刎罢。
这种问题他们要怎么回答?!
“什么勤王、懒王的?"关键时刻,叶子推开门,从缝隙里面挤出来,拍了拍蒙恬的肩膀,“大师兄,老师找你。”
蒙恬赶紧作揖致歉,转身就往门里去,留下李信一个人面对此番困境。李信:……”
蒙族叔将眼神转向李信。
背后,还有不少人竖起耳朵听他如何回应。李信特别想要仰头高喊一声:王啊,救救我吧!!可惜,此时此刻,他们的王还远在秦国咸阳,与李斯、尉缭探讨征伐六国之事,无暇救他。
嬴政用一句话起了头一一
“卿以为伐韩为先,是何缘由?若韩覆灭,诸国何如攻伐?”李斯说:“既然要取六国,自然要先灭了那弱小的韩国,就像烧火一样,得引燃竹叶,再塞竹枝,最后才放大木头。“如此一来,小火花先烧起来,大国也不在意这点蝇头小利,就不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
尉缭没有说自己的意见,而是先反问李斯:“依照长史所言,那就是先把韩国和燕国灭了,再去动魏国和齐国,最后攻破楚国和赵国。”李斯反问:“国尉认为有问题?”
“要说治理国家,管制万民,长史肯定比我更擅长。“尉缭说,“要说行兵打仗,布阵攻城诸事,我又比不了王翦老将军。可要说这用兵的谋划策略,缭确实有几句话想要说。”
他不是个爱得罪人的性子,所以先把好话说在前。嬴政扫了一眼脸色有些勉强的李斯,笑着对尉缭开口:“国尉还请畅所欲言,寡人洗耳恭听。”
尉缭先作揖致歉,才开口:“长史有一点说得没错。如果要取六国,就得先灭了弱小的韩国,不能引起大国的注意。”嬴政不言,细听。
李斯眼眸轻垂。
“只是如果把韩国和燕国都吞并了,中间却还隔着个赵国和魏国,那么必定会引起赵国和魏国的注意,使得他们去劝说楚国,联合一起抗秦。"尉缭请他们转身,看着舆图说话,“依臣来看,应当先取晋地,把韩、魏、赵灭掉,再取楚国,最后才制服燕国和齐国。”
而且,这里面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如果秦国先把韩国和燕国灭掉,再对付魏国和齐国,拿下此四国后,肯定会有些疲惫。
疲惫的秦国再对上精神奕奕的楚国和赵国,输赢着实有些难分。可要是先把韩国和魏国吞了,并不费多少功夫,再去对付相对难以纠缠的赵国和楚国,那么即便有些疲惫,回过头来对付燕国和齐国也绰绰有余。李斯说:“可是赵国尚且有李牧等将领在,哪怕是一只瘦死的骆驼,但总归比牛羊要大一些,并没有那么容易啃下来。”“所以,这一次赵国和燕国要开战,我们秦国绝不能拦着。倘若燕国已经帮我们把赵国的国力耗掉,秦国再去跟赵国打,那赵国肯定不敌秦国。而本来就弱小的燕国,会更加虚弱。哪怕让它休养生息几年,也不会比现在的韩国更好。″尉缭这么说。
至于魏国就不用说了,早在魏惠文王的时候,魏国就已经被他们秦国的昭襄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至今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要魏国没有突然之间变得聪明,启用廉颇,那魏国将毫无扭转的希望可囗◎
李斯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尉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