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世界先进水平,差得还是太多了,太多太多。意识到这一点,情绪就不免有些低落了。
或许,卢当山潜意识里最深层的想法,也是带着几分这样的感觉,潜意识就觉得这问题只有美日法三方能解决,纯靠自己几乎不可能。所以才会如此惊愕。
卢当山抬头看林巧枝,看到她一双锐亮坚定的眼睛,忽然脑子里就浮现了“向林巧枝同志学习"的宣讲。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学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向林巧枝同志学习呢?
就是眼前这种敢于向世界一流冲击,相信我们自己也可以的勇气和自信吗?卢当山有点恍然,不知道林巧枝这种气势是哪里来的,难道少年天才,就可以堆积出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自信吗?
这不是强国才能滋养出的东西吗?就像是美方来的那些技术专家一样,不管技术好坏、年龄大小,身上都浑然天成一股这样居高临下的自信气势。“还是要先找一个突破口。“林巧枝喝了一口水,换了换脑子,从眼前一片雾蒙蒙的俯瞰工作原理模式,切换到裂痕、急冷油温度黏度这一个小点上:“我们理一理逻辑。”
“裂痕是完全符合热应力失衡的开裂模式的,肯定是有东西导致了这一现象,从前觉得是操作问题导致急冷油黏度变化,现在否认了这一点……林巧枝经过这一轮五星和四星难度的检修,自己其实成长也很大,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念一-异常参数必有其载体,失效模式必留其痕迹。“那是什么导致了急冷油黏度的波动呢?“林巧枝提出这个切入点。“卢工,你有什么想法吗?"林巧枝也不管别人怎么想,继续推进,直接提了卢当山的名字。
卢当山感觉自己才恍了一下神,才一分钟不到吧?怎么话题突然就跳了,忙集中精神:“这……急冷油黏度的话,除了温度和急冷油本身的质量,比如裂解副产物聚合?烯烃和芳烃在高温下发生聚合反应。”“举个例子。"林巧枝追问。
“丁二烯、苯乙烯就可以,不过要在超过200°C的高温下才有反应条件。”“它们的产物呢?”
“大分子焦油。”
“黏度是变高?”
“对。”
林巧枝示意黄彩霞记录下来这一条,又从别的学徒中点了一个接着记录。虽然是假的,但是一切都是要按照正常带教模式来的,否则岂不是容易被人察觉到不对?而且她们都很聪明,这些工作和工业相关知识,一教就会。紧接着,按照她对机械工业的理解,又继续追问道:“管道密封有可能失效吗?急冷油接触空气、氧气、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会怎么样?”“可能性极小吧……“卢当山有点不确定的说,尽管相信外国货的质量,但也不敢保证,不过说起反应他就得心应手了,“接触氧气的话,会引发分子交联,接触二氧化碳……”
林巧枝点头,顺着整条急冷油的路线,继续思考:“固体颗粒呢?比如炉管腐蚀产物,Fe203这种?催化剂粉尘?密封材料碎屑?”果然化工和机械还是两个有跨度的行业。
卢当山脑子都有点转不过来,怎么会有人去考虑密封材料碎屑?固体掺入还好,要是讲化学反应,岂不是千奇百怪了?林巧枝收集到了急冷油所有可能被影响的因素,满意了。卢当山感觉脑子被搅和了。
就跟那白稀饭和酸腌菜一样,被筷子嚅愣嚅愣,全给搅和乱了。“林工你这是、怀疑急冷油的问题?"卢当山问道。这样的话,绕来绕去好像还是他们油的质量问题,或者操作问题?林巧枝摇头:“我是怀疑整条急冷系统有问题。“她之所以盯紧这里,就是发现工人在这一块的操作上,有所变化。
而且,她看向卢当山:“急冷油这玩意黏度变化,总得有个说法吧?”旁边跟不上的人已经乱了,什么说法,黏度变化不是因为温度吗?哦不,已经被否了。
卢当山勉强跟上了,他有点怀疑的摸了摸脑子,好像在这一条小路上,已经走到美日法三方前面了?
他都来不及问林巧枝怎么怀疑到急冷系统的,就听林巧枝问:“卢工你有时间吗?我打算先做离心分离,再测急冷油里面的成分,应该是用化学反应来检测,或者是有一些我不知道的化学手段?“她补充,“您没有时间的话,给我推荐一个擅长化学的人。”
卢当山想问的话都到嘴边了,又咽回肚子里,忙道:“有时间!”他难道想跟在别人后面吃灰?难道乐意被牵着走又没法抵抗?哈哈哈让老贺他们去头疼吧,他先走小路试一试超车的感觉!哈哈哈哈!
等他反应过来,手里已经握着两根试管,试管里分别是:高黏度油样、低黏度油样。
卢当山看着这两支试管,只感觉到一股巨大的推背感,不知道怎么就被推到这里了。
不是管路裂缝吗?
他脑海里冷不丁就冒出:坦克式推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