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女钳工[六零]> 裂解炉(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裂解炉(二更)(1 / 2)

第116章裂解炉(二更)

“下次再来一定通知我,我们这边挨着太湖,有小桥有流水,鱼鲜虾嫩保管鲜掉眉毛……

胡厂长一行人热情地做着邀请,依依不舍地送别林巧枝。与大家道别后,林巧枝她们转身上了通往首都的火车。水乡众人挥着手,眼里都还满是不舍。

林巧枝上了火车。

还特意看了一下车的型号,可惜不是阿水驾驶的那辆,要不然,她们可以一起去天安门拍一张合照了。

略微有些遗憾地走进卧铺车厢。

前后两个卧铺包厢,都有各自有一个她们的人。一前一后夹着中间林巧枝这个卧铺包厢,全方位的保障着。“我们国家前些年的乙烯产量,居然只有1.5万吨?"林巧枝看到赵局这边的资料,就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连她这个非化学工业出身的人都知道,乙烯工业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应该相当于发动机,或者液压泵在机械工业中的重要性了。对一个国家来说,1.5万吨够干什么?

塞牙缝都嫌少了!

“有已经很不错了。“赵振云无奈,“你是没接触太多这个行业,我们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还是在苏联援建的156工程里发展起来的,但只有两个炼油项目,没有石化工业。”

“兰化这个呢?”

“也是引进的,但不是现代化乙烯生产装置,年产能只有5000吨。”林巧枝发现赵局真是工业百事通,什么事她好像都知道,什么专业领域她都懂一点。

林巧枝手上看的这份资料,其实就是赵局她自己的学习资料,看着感觉像是引进这套30吨乙烯方案前做的调研文件。1.5万吨,相比别的强国产能前面那个动辄几千的数字,真的像是闹着玩一样。

几乎明晃晃的昭示着中国乙烯制造生产技术目前还是空白。“难怪这么贵。"林巧枝每次听这些都觉得不是滋味。赵振云宽慰:“贵是贵了点,但这一套四三方案的引进意义还是很深远的,能切实解决咱们老百姓穿衣吃饭的问题,你看能源、材料问题都从根子上解决了。能惠及的下游产业很多的,像这个配套的聚酯装置,年产涤纶纤维相当于270万亩棉田的产量了,我们就不需要紧巴巴的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这个农用薄膜技术,"她坐在对面翻了翻资料,准确地用手指到,“技术团队评估过,我们传统农业几乎靠露天种植,地膜技术成熟后,蔬菜年产量预估会增长300.…”

不仅如此,还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

真的是一分钱掰开分成两半花,掰不开的,那就使劲挖掘它的用法,榨得干干的。

林巧枝看着这一笔笔,小农思想上线。

觉得如果是这么个用法的话,勉强也没有那么心疼了。或许,此刻就是新中国化工行业崛起的起点。往后,会如四三方案所期待的、所展望的--中国人民都有衣服穿,都有饱饭吃。

大大大

燕山石化。

林巧枝等一行人,随着接待人员进厂区起,就引来了许多的注目。她身量高挑,肩膀宽阔,行走有力带风,本来就很醒目了。再加上一行人都是女人,赵局本身气场镇定威严,“她们"原来是让人记忆浅淡的普通风格,后来又逐渐向林巧枝的气势调整,黄彩霞也是黑眸明亮,如雨后青竹般节节精神…这样一行人,由林巧枝带队气势凌厉地走在前面。旁边陪同着的、后面跟随着的才是中山装的男性接待人员,浩浩荡荡地走过来,实在是让人不由侧目。

也是让人认了出来。

红旗林工,超大型坦克式推土机。

这个自从许昌华、祁尤两个项目结束后,就隐隐传开的评价,经过一连数个被推平技术的传播,已经是声名远扬了。贯穿始终的评价,肯定是比后起之秀的那些什么神挡杀神的名号传播得更为广泛。

面对林巧枝这样的战绩,倒是也没有人怀疑多想什么,在首都,什么杰出人才、优秀同志没有见过?建立新中国的那批时代伟人,都还在首都呢!不过这样声名赫赫的工业新锐到来,还如此强势,带着一身彪炳的战绩,肯定也是不免引人侧目、以及议论一番的。办公楼里众人从阳台往下望,看着被接待人员迎进来的林巧枝等人:“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厉害了。”

“工业这个东西,隔行如隔山,我听说红旗林工是做机械工业出身的,遇到咱们化学工业,多半还是要抓瞎。”

“这30万吨的成套设备,你看那三个国家的专家都搞不定,都头疼着,外行就更不用说了,游进了不适合的浅滩,龙也游不动啊。”“设备太精密了,吃透操作都花了两年,红旗林工,多半也就是来撑撑场面。”

“也不能这样说,人家前面那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吓人,而且,要是她真给解决了,你不高兴?”

“不求多,能说两句话也是好的,或者这推士机推一推那三方的技术员,咱们太被动了。”

会议室。

燕山石化的副厂长林山雁快步进来,热情地同赵局和林巧枝握手,“实在是不好意思,本来是想亲自去接你们的,但实在是太忙了,我们厂长还去上面开会了,确实是抽不开身,我这也是刚刚从车间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