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显然知道他会以大局为重,不会赞同吴国来与汉争西城。
半晌后,他对着卫旌道:
“子旗适才所言,邓伯苗身在吴军,赵子龙未必真敢对吴动手,我以为不然。
“若汉军能就此夺下西城,败我数万吴军于此,与曹休襄樊对峙的大吴将士,军心岂不动摇?
“一旦如此,曹休趁机发难。
“戍守江州、白帝的汉军见势顺流而东,则荆州非吴所有。
“邓伯苗为人刚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以其一人性命换取如此大好局势,我料邓伯苗必自谓虽死无憾。”
卫旌闻之一愣。
步骘亦是心乱如麻,一点头绪也无。
“不然…命北岸将士撤到汉水下游的山道当中,据山险而守,再以舟船水师掩护步军侧翼?”卫旌想到了个好办法。
孙恭的军营再往北走二里,便是狭窄逼仄的山道,西临山岭,东临汉水,对于有舟船的吴军来说,是一块地利,水军可以从船上往岸边的汉军放箭射弩。
步骘摇头:
“一旦进入山道,再想出来谈何容易?
“而进入山道,便是将北岸营地拱手让予蜀军,岂不自绝粮道,自断手足?”
步骘不知道自己这老友怎么能想出这么个馊主意。
步骘的偏将夏侯承道:
“右将军,不如我们率水师逆越水而上,断了汉军粮道后路?
“我军存粮尚可支半月,汉军新至,又弃船上岸,粮食必不太多。
“若我军能断他后路,不出五日,汉军必退。”
步骘与卫旌等人沉思起来。
听起来似乎是个可行之法。
然而片刻后步骘摇头:
“我军本非精锐,此刻分兵,万一连今夜都撑不住,断他粮道后路又有何用?”
步骘言罢,心乱如麻。
他们这支队伍精锐太少,甚至连舟船都不甚多,除却漕船,不过四五百艘而已。
至尊让他们来这里,本就不是与申仪,与蜀国打硬仗的。
奈何局势变化得太快。
甚至至尊遣潘璋至此,也不过是说让潘璋协助他们阻挠汉军渡河,而潘璋仍在路上。
“子山,子旗,赵子龙、高伯翼两名老将皆在此处,看似汉军主力亦尽在此,却未必不能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
“我先回南营了,此间事你们决定,望务必谨慎。”诸葛瑾对步骘与卫旌言道。
步骘无奈颔首。
…
西城。
申仪半夜被女婿叫醒,来到了城头之上。
他虽然知道汉军已至,也知道汉军就驻扎在汉水西畔,更知道汉吴之间或许会有一战。
只是万万没想到,汉军竟会选择在今日动手,速度如此之快。
“舅父,要不要遣人去与吴军交涉?”申仪之婿看着城外严阵以待的吴军问道。
一个多月以来一直与他们相安无事的吴军,在汉军动手的今夜,竟然派人来防备西城了。
毫无疑问,吴军绝对是以为,他们已经倒向了蜀汉。
“没用,吴人不会信的。”申仪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实在是没想到,那日他主动出城去见邓芝的事情,竟让汉军把水给搅浑到这种程度。
那时候他怎么能料到,邓芝会是这个意思啊?
他纯粹被利用了啊!
东北方向,汉水浮桥之上,代表着吴军的火把,此刻仍源源不断向北岸移动。
西城正北方,代表汉军的火把则已经接近了吴军军营。
申仪忽然道:
“吴人不是汉军对手。
“倘若时机出现,或许我们真能率军出城,助汉灭吴。
“如此一来,我等有功于汉,以此为由,请汉军围城百日,不…六十日,想来汉不会不许。
“倘若大司马援兵六十日不至,我们是守是降,再作他论。
“而若大司马兵至,击退汉军,我等岂不有大功于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