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梦使源生> 第一百六六章 隶洲新局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六章 隶洲新局面(1 / 2)

新历三十二年长安保卫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防守一方的大夏军队,从武州战役算起,实际损失超过百万人,持续近一年的战争,导致平民流离失所死伤无数。而入侵者罗斯联军,如若算上伪军,损失达到八十万人之多。虽然战争最后以罗斯军全军覆灭结束,但主战场在华夏国内伤亡巨大,且东洲全境仍然陷落,所以很少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值得称道的胜利。

不过,当通蓟河战役大胜的消息传遍华夏各处之后,还是引起了阵阵欢呼,大华夏观念即便是到了源界,仍然如此的深入人心,不少城市甚至点燃了炮竹,如同过年一般,庆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最有意思的是长安城,被围了数月的老百姓,纷纷走上街头,庆贺起来。天子也很高兴,但却没有任何表示,如今诸鑫的名字已经传遍了隶洲各地,一位外臣带来援军,不仅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局面,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怎么看也是打大夏朝的脸。也正因为如此,大夏朝上下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要给诸鑫一个怎样的封赏才能让所有人满意呢?

通蓟河边上,焦头烂额的诸鑫已经无暇考虑长安的感受了。三十万罗斯军俘虏,加上解救出来和收拢的十万近卫军,以及二十万东隶洲义军,几乎瞬间就摧毁了后勤系统,小小的通蓟河沿岸分布了八十万人,而且还个个张着大嘴等着喂养,想想就让人害怕。

想来想去,将军们最后出了主意,赶紧分了东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反正大家都有自己的驻地,这样补给的问题就解决了。当即,诸鑫就下令用缴获的军资给十万近卫军发给路费抚恤,直接遣散了皇帝的军队。

接下来,诸鑫自己手上的军队自然是各有归属,不过义军那边还需要个说法。

于是,第二天,诸鑫与义军首领们见面,表达慰问和褒奖的意思。

对义军首领们来说,章承已经是一座仰望的高山,那消灭五十万罗斯大军的章承的长官,几乎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们毕恭毕敬的听着诸鑫讲话,大气也不敢喘,生怕眼前的杀神一个不乐意,就把自己给咔擦了。

诸鑫也总算明白章承所说‘赶鸭子’的意思,这就是一群完全没有组织体系的乌合之众,但他们还是当下通蓟河以东各州郡的实际掌握者,想想小气的天子,诸鑫大笔一挥,按照义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划派驻地,签发了一系列文书,让这些“一心为国”的首领们,回去当家做主了。

送走了二十万,还有让人头疼的三十万罗斯军俘虏,这些壮硕而训练精良的战士若是处理不好又会出事。好在西军各部早已对这些壮劳力觊觎已久。在隶洲西部,连年战争使得当地劳动力匮乏,所以才有军屯一说,现在这一盘大菜放在眼前,谁都想割一块。

考虑到援夏军回家路途遥远,带不走俘虏,诸鑫决定让西军各部用分得的战利品和援夏军互相交换,几支援夏部队立马装满了口袋。

最让人眼馋的是罗斯军的大杀器板齿兽、披毛兽和施法者战团,前两种食草牲畜只能适应较为寒冷的气候,于是西军就将这些牲口包圆,把施法者战团送给了援夏军各部。

至于那些品行高洁的清河术士和生性随缘的禅宗武僧,他们只是稍微带走了几件纪念品就回家了,潇洒的让所有人都觉得敬佩。

分割完战利品,汉军和山民旅踏上了去长安的道路,这两支队伍都是奉命前来与长安交好,来时就有结盟的意思,至于红阳军剩余的部分也被章承直接纳入汉军。为了表示感谢,诸鑫写了几封亲笔信,分别让丁祖和章承带给自家管事的,表达谢意。

而随着通蓟河战役的结束,罗斯人在隶洲境内的彻底失利,整个隶洲的入侵者都被肃之一清,战争后一些新的地方势力崛起,也彻底改变了整个隶洲的局面。

通蓟河以东到九河的大片地域,被各大义军占山为王,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北面靠山的蒲州、阳泉、潞州则被返回后的白登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基本上脱离了长安的控制;还有被分成五个兵团的西军,也基本沦为了地方性的军事团体,再也不理会大夏朝的政令;因为不满皇帝的微薄抚恤,撤离长安的凤凰游侠团索性霸占了南面的蓟州,说是要收上一段时间的税,让大夏偿还欠他们的债务。

曾经偌大的大夏朝,转眼间就只剩下了长安和邯郸两块地盘,人口仅有数百万,整个社会刚被罗斯人的铁犁折腾过,民生凋敝,财力匮乏,一副颓败的景象。

为了扭转局面,姬景翔终于下了决心,下旨加封诸鑫为谭亲王,昭告天下,世袭罔替,使其成为夏朝的第一位外姓亲王,同时允许西军经长安返回,并在大恒宫举行献俘大典,告慰华夏军民,战死英灵。

听了这消息,祝学辉拍手大笑,说诸鑫这辈子就得跟谭字纠缠不清了。

诸鑫懒得理他,如今罗斯入侵大军灰飞烟灭,内城和不逊学宫自成体系,自己挂念的事情都已结束,再理会长安也毫无意义。

十月底,未得召见的白登军直接北归前往蒲州、阳泉,西军各部前往长安。

世祖姬景翔在尚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