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朱高煦叛乱?”这下明成祖朱棣的目光再也不温和了。
喜欢儿子是一方面, 但儿子要叛乱可不能姑息!
“父皇!”
“儿臣现在绝对没有这个想法。”朱高煦跪的很快。
没办法,他总觉得他跪的不快,命就要保不住了!
他父皇皇位来路不正, 所以最见不得叛乱的。
“哼!”
“谅你也不敢。”其实早在天幕说唐太宗因为宠爱次子而造成次子有了野心之后, 他就在反思自己了。
太子虽说手段不强硬,但就如天幕所说, 能力毋庸置疑,那他宠爱次子而忽略太子,那就是不应该。
跟唐太宗李世民的不同, 他的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再待在皇城是挺不好的。
太子既然是盛世的开拓者, 那他就不能再心软了。
反正他也给了封地, 等这边事了, 就让他们两人回封地去!
他希望大明能长长久久的繁荣下去,那“仁宣之治”的两位创造者就必须长长久久的活着!
【父子皇帝说完了,咱们来说说这下两位。
谁呢?
李二凤的两个儿子!
太子李承乾和太子李治!
一个是二凤的嫡长子,一个是第九子,同样都是原配皇后长孙氏所出, 同样都深受老父亲二凤的疼爱。
但真要对比起来,毋庸置疑, 二凤肯定更为疼爱嫡长子李承乾。
历史记载,哪怕当时的太子李承乾犯了谋反的罪,二凤也舍不得直接处置了儿子, 而是跟朝中大臣周旋,苦心积虑的保全之下,最后让太子李承乾贬为庶人,流放了。
由此可见二凤疼爱太子李承乾的心。
至于为什么那么疼爱太子, 最后太子李承乾还能被废,主播也只能说时也命也!
咱们前面就说过,二凤他是一个好父亲,他不光疼爱太子李承乾,同样也疼爱长孙皇后所出的其他儿子。
这里就埋下了祸端。
太子是什么?
是储君!
按理说皇帝对太子的疼爱,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毕竟皇权诱人,过多的疼爱容易滋生不必要的野心。
这一点,清朝的康熙皇帝就做的很不错,他就是独宠太子胤礽,虽说太子胤礽的下场也不好,但人家做太子的时候,至少享受了独一无二的父爱。】①
大清
再一次听到天幕说自己下场不好时,太子胤礽已经没了刚开始的激动了。
其实他也可以猜得出来,父皇在位时间太久,等他年龄大了,自己这个日渐壮年的太子,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原以为在父皇心中,自己很重要,其实现在看来,只不过年轻的自己还没有威胁到父皇的权力罢了。
在父皇眼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重要!
包括他这个太子!自然也包括他那个早早去世的母后!
大唐
李二凤看着观音婢:“你生的孩子,朕都喜欢。”
“圣人说的,臣妾自然清楚,但就如天幕所说,长幼有序,太子是继承人,他跟其他人都是不同的。”观音婢自然高兴丈夫的区别对待,但嫡长子就是嫡长子,哪怕她后面生的青雀也不能同太子相比。
观音婢觉得,相比较宠爱儿子的丈夫,她的心就要理智多了。
她同样疼爱儿子,但任何人都不能威胁到太子的地位!
“朕都知道的。”李二凤如何不清楚这个道理。
历史上多的是兄弟反目的事,就如他跟大哥李建成不也一样吗?
他以为他能平衡好太子跟青雀之间的关系,原来是他想错了。
【太子李承乾,咱们前面说过,这是个优秀的继承人,二凤都亲口承认过的那种。
但为何最后会走到这样的地步?
除开二凤的责任之外,二凤为其选择的名臣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咱们来理一理时间线。
太子李承乾因为患足疾开始叛逆,这时候二凤对次子李泰却疼爱有加。
当时长孙皇后因病去世,太子李承乾心里肯定诸多不好受。
但当时的二凤没有考虑要身为太子,患有足疾担心自己会被废除,只是先后陆陆续续的找了许多大臣前往东宫,与太子李承乾谈心。
很显然,某几位大臣用词太过激荡,这反而更加激起了太子李承乾的叛逆之心,也造成了后面悲剧的因果。
依主播看来,也许那时候的太子,需要的是来自父亲的肯定和鼓励,而不是大臣的激昂批判!
二凤本身是很赞同这种大臣直谏的,然而这种教育显然不适合当时已经身有反骨的太子李承乾。
咱们都知道,孩子不能一味的批判指责,适当的鼓励也是很重要的。
二凤给太子选的大臣,将太子李承乾逼得太紧,太子只要稍稍有一点不好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