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到最后一步霍霖也是不会放弃的,顶多就是把家中弱小全部送出关外保护好自己再在朝中周旋。
若真娶上娇妻生下如煊明一般可爱的孩子,他怎么忍心。
霍霖洒然一笑:“娶妻生子啊。”他试想了下,确实很好,只是,“只是霍某志不在此,霍某还是想留多点时间读圣人言,解天下事。”
杨泰清和晏温被自己好友的志向给惊呆了,杨泰清磕磕绊绊到:“你你你,你不会不想成婚吧?”
霍霖反问:“有何不可?”
这个杨泰清倒是说不出‘不可’的理由,要说这嫁娶也可以说是私人的事,别人也不能置喙太多,只是总觉得怪异。
【霍小爷准备不娶妻?天哪,这可真的是……惊世骇俗】
【有没有可能,他只是晚婚晚育而已,没说不成婚?】
霍霖笑了,他确实没有说过不想成婚,补充道:“晚婚未为迟,当霍某觉得可以成婚了,当然会成婚,泰清兄无需担心太多。”
听此杨泰清才放下心,解释道:“现如今官府鼓励生育,阿霖你要是不娶或者晚娶可能就得交税收,还可能会被御史……”
霍霖懂的,不过船到桥头自然直,总归会有方法的。
知道霍霖会有自己的方法杨泰清和晏温这才放下心,不过杨泰清也知道了霍霖的心思,等到霍霖他们离去后回禀自己的母亲霍霖目前对男女之事无意,被爱脑补的杨小妹怀疑霍霖是否有隐疾时的无奈暂且不提。
下午霍霖本来想要回去,可是杨泰清执意想要他们留下来,说可以晚上想要和他们秉烛夜谈,抵足而眠,所以霍霖傍晚就直接宿在了杨泰清的院子里。
傍晚,杨大人回来了,此时的霍霖已经在用完晚膳,杨泰清言说自己的父亲回来邀请他们过去一叙。
霍霖他们收拾齐整,在小厮的带领下往杨大人的书房中去。
杨泰清小声说道:“父亲平时挺忙碌的,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都是需要父亲亲力亲为。”
霍霖他们点头表示明白,杨大人为苏州府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确实忙碌。
到达书房,霍霖他们抬脚进去,在走进去时看到杨大人的公服和常服挂在书案旁边的拐角处,常服上绣着云雁,是官员日常办公时需要穿戴的,看这样子是随时准备穿上常服去办公。
“学生霍霖|晏温见过杨大人。”此时的杨大人身穿日常的文人青衫,平易近人,看到自家儿子的两个同窗,笑着说道:“无需多礼,叫我伯父即可,请坐。”
霍霖他们端正的做好,做好倾听的准备。
杨大人笑着看向自家儿子的两位同窗:“老夫看邸报说你们初入国子监就替圣上解决了印刷问题,果然是自古英才出少年。”
于是,霍霖他们就此开始了寒暄,等到后面杨大人也知道他们本次出来是为了游学,于是也开始讲起了苏州府现在的情况。
“现在正逢梅雨时节,特别是江南地带,临海湖多水汽旺,多暴雨。你们有了解过这些吗?”杨大人开始提问。
这正是霍霖前一阶段了解过的,但是他还是先不急着回答,而是思索了下刚刚在杨泰清书房中看到的,关于苏州的水域分布,看另外两位兄弟没有个动静,于是道:
“学生有在杨兄书房中看到关于苏州水域地图,还有苏州的地方志,看其中有提到洪涝灾害,有提到我朝在沿用‘刻石记事’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水则碑’作为水尺来记录历年的最高水位和一年中各旬、各月的最高水位。”
“嗯。”杨大人满意的点点头,“是这样没错,河工海防要是没做好伤亡巨大,所以为一方父母官就要做好河工之事,特别是在江南这种多雨地带。”
看着这两个少年郎勤勉好学的样子,杨大人笑道:“如若有需要你们也可以来苏州府衙历事实习,积累经验。”
霍霖他们兴奋地点点头,然后看天色不早,杨大人也露出明显的倦意,便识相的告辞了。
出门后,杨泰清向自己的好友说道:“我父亲去岁才被调来做苏州府知府,近几年水旱灾害频现,现如今又正逢梅雨季节,怕水文站传来不好的消息,我考完试后从老家过来苏州府偶尔也会去帮忙。”
杨泰清并不是苏州人,他家虽然也是在江南,但是距离苏州还是相隔好几个府,经常会被‘剔除’江南富贵籍的那种。
江南富饶豪商,想要被调到江南做官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杨大人能够被调到苏州做知府,足见他简在帝心,受圣上所关注。
关于江南近几年水旱灾害频现霍霖在邸报中也有所耳闻,苏州府上一届知府就是因为未及时上报灾情延误救治被革职的,遂安慰了杨泰清一番。
……
在杨家歇息了一天和杨泰清秉烛夜谈,也看了他的许多书后,霍霖和晏温说什么也不住在杨府,无奈,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杨泰清直接带着他的东西搬到了霍霖他们租住的房子里。
在这一段时间霍霖他们也没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