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去渤海王府的时候是期待得意、踌躇满志的,回来时却有些慵懒,拒了所有人的请安,只说今儿累了,想一个人歇歇。
周嬷嬷心里头奇怪,却不敢问,只打起精神在一旁伺候着,等着吴氏前前后后思虑妥当了,交待自己做什么就去做,做得好好的分她的忧。
这样一直等到晚饭前,才听吴氏压抑着咳嗽了几声,喊丫鬟去老祖宗那儿请自己的亲生女儿静容,并请周嬷嬷吩咐小厨房准备荸荠猪肉小丸子,口味清淡些,因静容不喜吃咸。
周嬷嬷心里一惊,竟是夫人要请四小姐?这母女俩貌似已经有六七年没好好的坐在一起说话、吃饭了。
吴氏看出她的疑惑,边思虑边问道:“是世道变了吗?那个袁宝……到底……到底哪里好?”她这话说得极慢,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蹦出来,像是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却深思熟虑也没用,因即便深思熟虑了,所有迷惑还是个吹不散的谜团。
周嬷嬷一愣,脑子里迅速盘算这到底跟渤海王府有什么关系:“宝小姐虽然不懂规矩,性子也沉默,但生得还不错,眼看着就能比上咱府里的嫡小姐了。”
“一个不懂事的乡村姑娘,就因生得好看,就值得王妃张嘴?”吴氏还是想不清楚,“听闻世子爷在香囊会上见过袁宝一面,回去便跟王妃夸赞咱少卿府的小姐知书达理、温柔懂事,连王妃都被他说动了。此次请我过去,就是想跟我要个嫡女,送进王府养着。”
“只是养着?”周嬷嬷想了无数种可能,也没想到竟是这个,“没名没分的养着?”
“她后头没直说,就是说想放在身边说话解闷,我问了几遍她都不肯说。想养熟了给世子做世子妃,咱家孩子这身份又够不上。侧妃?小妾?还是因为想试探老爷对渤海王的忠心和诚意?”
周嬷嬷也想不明白:“听闻长安公主嫁给大公子前就是养在王妃身边的,不过公主去王府时只有六七岁,也说定了跟大公子的亲事。如今这……小姐是想把四小姐送进王府吗?四小姐可十五了,进府又没有名分。要是王妃没那个意思,将来又给咱送了回来,又有那个敢娶?这一辈子便耽误了!”
吴氏在周嬷嬷说这些时就全身虚脱了一般瘫坐在椅子里不说话,过了老半天才忽然惨笑道:“我何尝不知道?因此初时想的是袁宝,王妃也提了袁宝,就是没明说,从袁宝身上说到咱少卿府是福地,教养出来的女儿都拔尖。但她说话向来都是这样,从东边说,你得跑西边听去。说吃饱了,你得想是不是在要茶。她明知三公子跟袁宝要好,怎会要袁宝,让那俩兄弟因为一个女人生出龌龊?”
周嬷嬷觉得吴氏说得有理,连连点头:“要是送个庶女,反倒不如不送,让王妃觉得您不拿她当回事儿,竟敢送个庶女过去应付。”
“可不是吗,但我如今除了袁宝,就剩静容一个嫡亲的女儿了……”说到这儿,吴氏想起长女曼容和没出生就流掉的男胎,痛得心都碎了,“说不定真的能给世子,哪怕做个妾,以渤海王府的权势,也同那妃嫔娘娘一般的荣耀,倒是静容的福气了。”
周嬷嬷没说话。
听吴氏那语气,似是已经下定决心舍弃四小姐了,左右四小姐一心向着老祖宗,从来都没跟吴氏一条心,用她来做这场豪赌,狠着这为娘的心肠来说,怎么都是值得的。
主仆俩熬了半天,才等到静容奉命来了,脸上却没有笑模样。
要是放在从前,吴氏早就训斥管教了,今儿却因为心里有愧,只殷勤的让丫鬟给四小姐奉菜伺候,还亲自用勺子舀了三两个小丸子放进静容碗里:“荸荠猪肉小丸子,你最爱吃的,尝尝还是不是从前那个味儿。”
静容并不领情,还用手盖着碗拒绝:“女儿早就不爱吃小丸子了。”
吴氏也不生气,只饶了个圈放回自己碗里,展颜笑道:“这几年你都住在祖母那里,不跟娘亲近,娘还当你是从前爱跟娘撒娇的小肉球呢。”
静容眼观鼻鼻观口,默默坐着不回应。
吴氏瞧她如此,原有的自责也少了几分,脸上的笑也如同面对外人那样,多了几分表演,少了几分温情:“你应该听说了,娘最近找了官媒,给府里待嫁的小姐们寻个值得依靠的夫婿家族。你是娘嫡亲的女儿,这婚姻之事当然要亲自选才放心——你瞧着渤海王府的世子爷好不好?王妃今儿叫我去,提喜欢你呢。”
静容冷哼了一声:“世子那样的家世地位,我哪敢做梦?就算王妃跟您提了,怕也只是去做个妾。”
“妾又怎么了?若你抓住了世子的心,又有王妃撑腰,只怕连世子妃都不敢轻视你。”
“如同三姨娘一样?”静容抬眼瞧着自己的亲娘,“娘不是最不喜欢男子疼爱妾室多过正妻骂,怎么轮到女儿身上就换了个规矩?”
吴氏听她提三姨娘时就恼了:“世子将来是要做渤海王的,权倾天下,他的妾哪是别人家的普通妾室可以比拟的?三姨娘更没资格跟你相提并论!”
不知为什么,吴氏对谁都能装出一副亲热体恤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