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九年六月二十四,辽东最北的边墙镇北关。
布延率两万骑军而来,与李如松厮杀一阵,又在镇北关城墙下厮杀一阵,还剩大概一万三四。
明军这边满打满算,四万人只多不少。
就算没厮杀过的新兵多,一万老兵也绰绰有余。
再加上中军的禁卫,特别有气势。
顾寰当然是主将,不过他放弃了,让出了中军,在后面看戏。
宋世恩没有客气,两侧各一万人,前面李如松直接加到两万,你要狗斗,那就一次狗斗个结果。
布延列阵后跑出来几十个传令兵,在明军阵前齐声大吼。
大概是放人,既往不咎,否则不死不休……
无聊不无聊。
宋世恩扭头,“昌国,带五百兄弟,把他们射杀。”
戚昌国立刻带五百亲兵去把这些人打退,不一会,鞑靼阵中又出来一个打旗的信使直奔过来。
宋世恩摇摇头,看来布延不会死战了,他要跑,向身边传令兵道,“发号,擂鼓,全军冲锋!”
呜呜的号声一起,前面的李如松早急不可耐,立刻长刀出鞘冲阵。
中军五千禁卫跟着一起冲锋,京营和辽东的新骑兵爆发了巨大的能量,四万人同时拍马。
李如松距离还有三百步,布延已经令骑兵撤退了。
宋世恩没有让停下来,继续追。
这一追,就是一天时间,直接追到了科尔沁的边界。
其实两家大战的地盘,既不是明军的势力范围,也不是鞑靼人的活动地盘。
而是海西女真的叶赫部。
作为威名赫赫的海西五部第二强,叶赫倒了大霉,明军分出一万人,在布库录的带领下,直接向观众发起了绞杀。
以多打少,毫无乐趣可言,只能尽量争取政治目标。
六月二十六,布延离开科尔沁,巴腾派人过来求和,科尔沁愿意接受明朝册封,上贡祈求互市。
好了,打完收工。
对鞑靼来说,辽东战略上失败,战术上无论如何救不回来。
对大明来说,李成梁接下来会有无数‘剿匪’活动,再没有国战了。
……
七月初一,宋世恩和京营返回了辽阳。
禁卫监军大人和邓绍煜等几名副将回京心切,顺带要汇报具体战况、送那几样珍贵的缴获,前几日已让人护送回京。
而宋世恩和其他禁卫,大多人需要休养,准备坐船回去。
人一放松下来,就有了偷懒理由,实在不想骑马了,看到马鞍就想吐。
辽阳城门口,周咏一把揽住要行礼的宋世恩,“宋提督,悔不当初,是老夫让禁卫遭此大难,若回不来,老夫除了自缢,真对不起这么多优秀的子弟。”
“周大人说哪里话,真金不怕火炼,勋贵感谢周大人成全。史册也会记载是周大人成全了大明这次万里远征。”
“如今天下都说,宋提督是兵家入道之人,大明即将有兵圣,勋贵幸甚、百姓幸甚。”
宋世恩嘴一撇,周大人你是欢喜过头了吧,这马屁拍到了云彩上。
其实这还真不是周咏扯淡,京师的风向现在的确在吹捧宋世恩。
某人身上承担了太多人的期望,万一回不来,太多人需要一个台阶,抬高禁卫、抬高宋世恩,是所有人不约而同的选择。加上劝学旬刊三个月的连载,基本上读书人现在都读过完整的战争论。
而京师现在,已经是人声鼎沸。
辽东的六百里急报,三日就能到京师。
六月二十四、二十五,连着收到两封顾寰的急奏。
除了成国公晕倒在五军都督府,京师所有人都在大声欢呼。
七月初一的塑望朝,金銮殿已经摆上了李铭诚带回来的传国玉玺和黄金苏鲁锭。
大蒙古国终结在万历朝,小皇帝一脸潮红,前一天就命令英国公和张居正到太庙祭拜。
金銮殿接受了百官的祝贺,核心大佬又返回了乾清殿。
赏,必须立刻赏!
然后等禁卫回来的时候,夸街耀功、太庙大祭,走完这个载入史册的大胜仗。
“各位卿家,禁卫反败为胜、以少胜多、辗转一万里,不仅端了黄金大帐,斩首四万,还分裂喀尔喀,在远地埋伏一支人马,更取回了北元玉玺,缴获黄金苏鲁锭,俘虏北元大汗,灭大明二百年之强敌。灭国大功,非勋爵不能匹配。朕决定把禁卫提督宋世恩剥离西宁侯世系,单独封侯,以成全宋卿家旷世大功。”
“臣附议!”
一起附和躬身的英国公,趁机向张居正隐蔽地打了一个眼色,示意你先上。
张居正内心苦笑一声,只好出列,“陛下,太后,封爵是必然之事,应该给百官一点时间,考虑封号。但高兴之余,俺答封贡很可能成为泡影,草原力量失衡,顺义王定会自封大汗,与大明产生新的摩擦,臣以为,夸街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