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仙史最强音> 第446章 闻经虎夜回,闻的文气等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6章 闻经虎夜回,闻的文气等级:)(2 / 4)

轻车驾駟马,邂逅王良造。”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九》:“但如到星期二夜为止并无痛哭流涕之抗议,即以默认论,虽驷马也难于追回了。”

2。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唐许浑《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诗之一:“应学相如志,终须駟马回。”宋苏舜钦《韩忠宪公挽词》之一:“他年还駟马,餘德在高门。”明高启《东门行》:“仗剑当远去,不乘駟马不復迴。”

第十一句:先闻大雅诗12431(唐代李端《奉和王元二相避暑怀杜太尉》),题注:一作奉和王元二相公于中书东厅避暑悽然怀杜太尉;

大雅的内涵: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文王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唐李白《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自杜甫后,大雅不作,至明乃復振。”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李善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明蒋灿《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清感惺《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宋叶适《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楚士同。”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叶圣陶《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第十二句:欣闻近起居12431《沈雨若自常熟过访》(时喜得受之书)(明代钟惺)

第十三句:欣闻岁有秋12431《村居其四》(清代顾翃)

第十四句:江雨夜闻多13421《散愁二首其一》(唐代杜甫)

第十五句:君倘愿闻只13421(清代梁启超。《寄赵尧生侍御以诗代书》)

第十六句:溪午不闻钟13421《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

第十七句:深谷夏闻莺13421《登岭其一》(宋朝潘牥)

第十八句:清响会闻天13421(唐代骆宾王《送王明府参选赋得鹤》)

第十九句:幽语夜闻声13421(唐代李山甫《燕》)

闻声的内涵:

1。听到声音。前蜀毛文锡《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李木庵《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

2。听到消息。柯岩《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3。声名。《南史。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明沉德符《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縉绅闻声。”

第二十句:征马尚闻嘶13421《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唐代岑参),“梦中征马尚闻嘶”出自《征人早行图》(明代杨慎),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二十一句:鸡犬自闻声13421(宋朝胡份《仙都山》)

第二十二句:芳草坐闻莺13421《高荣禄筑南城别墅,苍松老柏,异花时果,蔚然成林。公与夫人乘小车,携二孙,来往其间。徵余赋,遂次杜公何将军山林十首云其二》(元代刘鹗)

芳草的内涵:

1。香草。汉班固《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后蜀毛熙震《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明沉鲸《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王逸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宋刘攽《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第二十三句:村远不闻鸡13421《山寺其二》(宋代释文珦)

第二十四句:哀响讵闻天13421《飞来双白鹤》(隋末唐初虞世南),题注:一作相和歌辞飞来双白鹤;

第二十五句:千载尚闻风13421《和傅寺丞竹隐之什暖红》(宋朝陈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