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海鹤闻,闻之喜入神。
神清慧有余,余亦草间人。
刘旭星崇尚古字的神奇力量,觉得吟字很奇妙。九重每忆同仙禁,六义初吟得夜光。于是决定炼制含吟字的宝字灵钟。此外,还利于创作出含吟字的文佑宝诗、战诗词、嵌名联、藏名诗、相关创意作品等。感谢首盟:龙吟不息。
刘旭星一共找到85句含吟字的今音契合四声喜全递的五字句,吟字的文气等级是85级。
基于今音来读,85句含吟的声动好句是:
第一句:呻吟里巷知12341(宋朝陆游《久病》)
呻吟的内涵:
1。诵读;吟咏。《庄子列御寇》:“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祇三年,而缓为儒。”郭象注:“呻吟,吟咏之谓。”汉王充《论衡案书》:“刘子政玩弄《左氏》,童僕妻子,皆呻吟之。”唐韩愈《和侯协律咏笋》:“属和才将竭,呻吟至日暾。”清孙枝蔚《次韵酬李伯伟来诗》:“自有呻吟苦,全无唱和诗。”
2。因忧劳苦痛而嗟叹。亦指嗟叹声。《吕氏春秋大乐》:“君臣失位,父子失处,夫妇失宜,民人呻吟。”《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明史王学曾传》:“北敌梟张,士卒固苦,呻吟嗟怨之状,陛下不闻。”田汉《卢沟桥》第三幕:“病室内伤兵累累,呻吟满耳。”
第二句:因吟恐负身12341(宋朝胡仲弓《用乌山韵题碧吟卷》)
第三句:孤吟有梦知12341《题赵桐孙鸿爪集其二》(清代石中玉)
孤吟的内涵:
独自吟咏。唐韩愈《感春》诗之二:“孤吟屡闋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唐郑巢《泊灵溪馆》诗:“孤吟疏雨絶,荒馆乱峯前。”宋杨万里《夜雨》诗:“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儕。”
第四句:因吟李杜诗12341《五言六首其二》(元代马祖常)
第五句:因吟口号诗12341《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用本韵)》(唐代元稹)
口号的内涵:
1。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见于南朝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如唐张说有《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李白有《口号吴王美人半醉》,清秋瑾亦有《风雨口号》、《春暮口号》等。亦指口号诗。唐王维《凝碧池》诗题:“私成口号,诵示裴迪。”宋朝王闢之《渑水燕谈录高逸》:“文忠公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
2。颂诗的一种。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乐志十七》:“每春秋圣节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坐,宰相进酒……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苏轼有《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王氏生日致语口号》等。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指打油诗、顺口溜或俗谚之类。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我与师父做了几句口号……‘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自从到你书房内,字又不写书懒攻。’”《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於时有六句口号:‘仙翁知微,判成定数。虎是神差,佳期不挫。如此媒人,东道难做。’”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王老虎》:“太仓知州有王某者,素性严厉,人称为‘老虎’……其时有口号曰:‘三击升堂鼓,跳出王老虎。不是一夹棍,定责三十五。’”韦君宜《忆西榆林》:“不是有口号吗:‘不吃三年苦,难得万年福。’”
4。口令,口头暗号。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俺去稍房里説话,小妳妳,休大惊小怪的,我有个口号儿:赤!赤!赤……这个好似俺梁山上宋江哥哥的暗号。”《三国演义》第七二回:“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5。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常供口头呼喊。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木棍约三尺长,一端削尖了,上贴书有口号的纸,做成旗帜的样子。”
第六句:孤吟对古松12431《独游辋川》(宋朝苏舜钦)
第七句:空吟对雪诗12431(唐代韩翃《令狐员外宅宴寄中丞》)
第八句:空吟谢脁诗12431(唐代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第九句:诗吟泺水春12431(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第十句:山吟客有僧12431(宋朝史卫卿《捧檄家山》)
第十一句:诗吟四海春12431(对联之句,作者不明)
第十二句:新有越吟生13421(唐代曹松《赠馀干袁明府》)
越吟的内涵:
战国时越人庄舄仕楚,爵至执珪,虽富贵,不忘故国,病中吟越歌以寄乡思。事见《史记张仪列传》。汉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后因以喻思乡忆国之情。唐郎士元《宿杜判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