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到了不对,他略带了几分小心询问:“难道谷丰侯印象中的书籍并非这般模样?”
他与李斯对视一眼,顿时面色大变:若果真如此,他们这两年岂不是在白用功?
林阡迟疑片刻,问道:“难道,你们将《韩非子》整本书,都印刷在了这……一卷书册当中?”
王绾:“……倒,倒也不是。”
林阡正要松口气,就听王绾开口:“因《韩非子》此书字数多达十万有余,所以我们特意将其分作了上中下三册。”
林阡哽住:“上中下?”
总共十万字的书籍,就算分成上中下三册书籍,一册也有三万字。
长达三万字的雕版模板,中间但凡雕刻的文字出了错、字体大小不一、不小心弄出了划痕,整个模板都只能废弃不用,出错率这么高,成本怎么可能不高?
王绾看着林阡,表情变得有些难看:“有、有什么不对吗?”
能有什么不对?哪儿哪儿都不对!
林阡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直接问道:“我能知道,您一开始为何会选择用这种卷轴的方式装订书籍吗?”
王绾疑惑:“以前都是这样这样装订的?”
林阡终于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她叹了口气,解释道:“因为雕版容错率太低,所以在雕刻模板的时候,匠人就会尽量缩小雕版的篇幅以及上面可以承载的文字数量。人为减少文字数量后,雕版的容错率就大大提升了,而且即便某一块小的模板出了错,也不会影响到了其他模板的使用。”
王绾先是一愣,旋即反应过来林阡这话的意思,当即瞪大了眼睛。
林阡将书册拉……拉开一小半,而后按照自己印象中A5纸张的大小,伸手从中间比划了一条线出来:“一般将纸张裁剪成这种宽度就够了。这般大小的纸张一页也就可以记录几百个字而已,模板出错的概率低,大家看书也更方便。”
李斯皱眉:“但若裁剪成这般大小,岂不是无法用卷轴的方式装订?”
林阡点头:“有另外的方式。”
她意图和大家说清楚,无奈手边没有实物,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让大家明白。
嬴政坐在上方,看着林阡头顶那急得团团转的小人儿,以及她手边拿着一本四四方方、还在右侧写上了“韩非子”三个大字的……书籍?心里有了数。
他转头看向内侍:“去取几张废弃的纸张过来。”
如今咸阳城已经大范围地出现了一些纸张,各地官吏也都开始使用,嬴政手中自然也有不少。
不一会儿,内侍便拿来了一沓用过的废纸。
林阡看了嬴政一眼,抿了抿唇:“劳烦这位内侍帮忙将这些废纸裁剪为我方才比划那么大小,然后全部重叠在一起,再在其中一侧按照相同的间距打出一排孔。”
顿了顿,她补充,“若可以,请帮我找一根可以从孔洞中穿过的细绳。”
林阡说完要求,那内侍便立刻拿着纸张离开了大殿。
其他人面面相觑,将她之前所说的话都回想一遍后,心里隐隐已经有了些许灵感,但因为尚未看到实物,脑中影像仍旧模糊朦胧看不清楚,只能静等林阡示范。
好在时间不久,内侍便将裁剪并打了孔后的纸张拿到了大殿,同时还带来了一根细小的麻绳。
林阡接过道谢,而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儿开始用麻绳在孔洞中来回穿梭。
不过片刻,她就按照古书的线装本方式将所有纸张固定到了一起,打了结后将线头藏在书中,直接递给内侍:“还请陛下预览。”
内侍接过线装本后,直接呈交给了嬴政。
嬴政面色已有了松缓,接过后深深地看了林阡一眼才抬手翻开了第一页:“确实比卷轴翻阅起来更方便,也更容易一手掌握,轻易不会滑落在地上。”
王绾瞬间激动起来:“陛下,可否将线装本交给微臣查阅一番?”
嬴政顿了下,伸手将线装本交给了内侍。
内侍接过转交给王绾。
王绾刚拿到手,后方的李斯便忍不住朝着王绾的方向探了探身子。
但此时的王绾已经全身心沉浸在了线装本上,他认真地回忆着林阡方才穿线的动作,顺着那些孔洞模拟着该如何装订其他书籍,以及有了这样的装订方式后,雕版印刷又是否真的可以降低成本,给大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