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9-23
李如楠在朝鲜打得倭寇让万历皇帝爽歪high爆,总算是拿到了好处,卫指挥使,李如楠还记得当初全面战争系统被启动的时候,就是他一脚跨进铁岭卫的城门,才蹦跶出来的,也就是说,不管这个铁岭卫的规模怎么样,至少也是一座主城,不用像牦牛镇那么悲催。
拿了好处,李如楠才第一次觉得万历皇帝还真是个好人,前世看历史,书上所描述的万历皇帝,更多时候都是以皇帝的反面典型出现的,倦怠朝政,宠信郑贵妃,还有那在史拉牛牛,被读书人大骂特骂的廷杖。
不过貌似朱家人都喜欢揍读书人的屁股,而读书人从前宋开国以来,金贵了数百年,就连蒙古鞑子乱华夏的时候,对他们都是礼遇有加,偏偏朱家人不吃这一套,该揍就揍,那些读书人当然不干了,结果满清一来,那些个读书人立刻就改换门庭,梳起了大辫子,心甘情愿的做起了女真人的走狗,还对明朝大肆攻讦,以报被廷杖之仇。
不过李如楠这会儿可不会觉得万历皇帝做错了,他也是满心瞧不起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士大夫,中国人就是对他们太好了,结果弄得他们一个个自以为是,整天骂这个,说那个,整得好像整个大明朝就他们是忠臣似的,其实除了学着泼妇骂街之外,那些人当真是一无是处,嘴皮子功夫了得,要是动真格的,保准尿了裤子。
当然那些和李如楠都没什么关系,他现在正满心喜悦的憧憬着美好未来,主城到手了,接下来该怎么发展,经营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这才是要紧事,。
现在万历皇帝在他心里就是红太阳,连带着眼前这个嘴上无.毛的死太监张安,看起来都格外的顺眼。
李成梁也是兴奋的不得了,虽说一个卫指挥使在他眼里算不得什么,但不要忘了李如楠过了年才十九岁,十九岁的卫指挥使,放眼天下十六都司,数百个戍卫,有谁能比得上他家小老九。
“张公公原来辛苦,还请到前厅待茶!”李成梁起身到了张安的身边,一脸恭敬的说道。
明朝太监权重,这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就连唐朝那些个动辄便可以废立皇帝的太监都要牛.逼得多,之前的刘瑾,冯保,眼下的张诚,以后的魏忠贤,哪一个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要了人性命的大牛。
至于太祖皇帝朱重八那道后宫内官不得干政的遗诏,在后辈儿孙眼里和屁没什么两样,大明朝但凡是做皇帝的自幼就生活在皇宫大内,能接触到的除了负责教导他们的太傅,就是身边的太监,和一本正经,整日里板着脸的老学究相比,显然还是能陪他们玩耍,讨他们欢心的太监要可爱的多。
张安虽然比不得张诚权重,但好歹也是万历皇帝面前的红人,不要说是李成梁一个倒了架的边将,就算是内阁大臣看见他也是客客气气的,谁敢给他脸色看。
可是这会儿张安却不敢越礼,连忙躬身道:“哎呀!爵爷!您这可真是折杀奴才了,奴才也就是奉了皇命,跑跑腿,哪里比得上贵府九少爷,年纪轻轻,便立下了不世功勋,成了万岁爷眼里的大红人,爵爷!这下李家可是又要兴旺了,今后奴才还要您老多多照顾呢!”
李成梁闻言,也是倍儿有面子,道:“公公客气了!犬子荒唐,不过是仰仗着万岁爷的龙威才侥幸做些小事,这也就是万岁爷看顾他,哪里说得上是功劳,公共客气了,远来辛苦,怎的也要吃杯水酒才是!”
张安推脱不过,稍稍落后了半个身子,和李成梁进了内堂,早有下人摆上了酒宴,李成梁陪着一阵痛饮,李如楠虽然是正主,但却没资格上桌,只能在一旁陪着斟酒。
李如楠倒也没什么不满,他现在一心都是总算熬出头的喜悦,主城到手了,全面战争系统也总算是能够发挥全部的威力了。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实力才是一切,虽说大明江山现在看上去还是花团锦簇,一片盛世景象。
但熟悉历史的李如楠很清楚,要不了几年,天下就会打乱,天灾**的把大明这个老大帝国折腾的半死不活,北边的女真人,蒙古人,甚至还有那些个漂洋过海而来的蛮夷生番,都要来大明的身上撕咬一番。
时不我待,李如楠自然也要抓紧时间准备了。
席间张安把李如楠又是一通猛夸,说得李如楠脑袋晕晕乎乎,差点儿自己都以为自己是战神转世,武穆临凡了。
吃了几杯酒,张安一拍脑门,道:“哎呀!瞧奴才这记性,倒是忘了件大事,来人啊!”
张安一声换,跟随而来的几个膀大腰圆的侍卫连忙搬着一口箱子走了进来,往地上一放,张安过去,将箱子打开,顿时晃瞎了李成梁父子的氪金狗眼。
好家伙!金光闪闪的,李如楠这个财迷真恨不得一头扎进去,全是黄金啊!看样子足足有万两之巨。
李成梁的声音不禁有些发颤,他也是吃过见过的,可是一万两黄金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摆在他的面前,这老头儿也不禁肝儿颤。
“张公公!这~~~~~~~这是何意?”
张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