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获封了亲王的头衔,商帝都亲自提前为其修好了王府,这种行为,不就是说明商帝对其的宠爱,也代表了储位在帝王心中的人选。 他们都知道了杨旷对于商帝来说代表着什么,老太傅也更清楚,所以他马上就决定了,不能让这个小子登上皇位,这是出于他的直觉,总觉得是一个极度刻薄的小鬼。 ................. ................. 杨旷回来三年了,商帝是一直都放任他,不管杨旷作出怎样过激的举动,都视而不见,给与尽可能的权力,他并不是不知道长子在外的行径,但是对其母子的愧疚一直让商帝包容,他欠下的债理应由他来还。 三年了,杨旷在京城比纨绔还要霸道,把整个洛阳的权贵弄得屁都不敢放一个,甚至在一次口角中,杨旷就直接动手把一个一品大员的独子打成了残废,原因是对方出言不逊,侮辱与他。 这些商帝都当做是补偿不管,就算有大臣来弹劾他也当做废话不理不睬,跟自己儿子比起来,这些大臣显得十分的讨厌,打得好,打得就是你们,要不是商帝当年的错犯的太大,理亏,早就修理这帮顺杆子往上爬的士族大臣们了。 不得不说杨旷对于势力的整治手段十分高明,在谢量海的观察下商帝清楚的知道自己儿子的一举一动,由衷的为杨旷的成长感到高兴,但同时也担心杨旷太过操劳,于是他开始忧虑,难受,抑郁成疾。 即便杨毅也是他的亲生儿子,嫡系次子,可再怎么样,商帝都谈不上爱他,真的不是商帝没有感情,只是他一直都没有爱过那个因为害怕外戚才将一介宫女当做皇后的人。 皇后一直规矩,从不敢结党,也不敢谋私,连自己的儿子杨毅都有些不在乎,反而更加关照杨旷。这一点仍然不能触动商帝的内心,他觉得不够,还不够,自己补偿的远远不够。 杨旷需要的是皇位,需要的是权力,所以商帝改变了想法,他不能只是单单的等着把皇位交给对方,他自己也要亲自动手去为自己的儿子铺路,能铺多少铺多少。 这个时候,北方的战争也逐渐开始了,北唐北胡联军南下,朝中竟无能人,北境大司马赵括连连失利,难成大器,正当商帝两面为难时,尚书令陈坤提到了武成王杨旷。 而之后他想了想,也答应了下来,不是他不在乎这个儿子的性命,只是希望看到他在登基前树立自己的威信。 后来的事情,谁也没想到龚起居然败给了第一次上战场的杨旷,商帝也不管是什么办法,只要赢了就是好事。 再后来,龚起卷土重来,商帝看出北唐这次的凶猛,本想以和亲结束,谁知自己的儿子一手策划了破坏联姻的事情,弄得商帝与杨旷的矛盾扩大了。 回忆也到此为止了,商帝又是一个人坐在孤独的龙椅上,回想着过去的种种,愣愣的看着那飘扬的一抹嫣红,担心这远在北境的爱子,大丈夫的泪水也忍不住的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