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初唐长安之谏谋> 第30章 少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少主(1 / 2)

次日,白珏与白江一起出了门。白江去药房,白珏去找闫婆的孙女闫语玩。就在他们出门后,家里就进了两位蒙面人。

蒙面人满屋子翻白江的东西,尤其是书房。然后将白江平日里写的画的看的,都拿走了一两件带走。

东西被送到了长孙无忌的府上,一篇白江写的《出师表》被长孙无忌拿了起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安孺,你以为你逃得了一时,还能逃得了一世吗?”

其实长孙无忌忌惮的本不是安孺,而是萧铣,但现在萧铣已死,守着萧铣仅有基业的人,除了安孺,长孙无忌想不到别人。

萧铣这个名字,或许早已被世人遗忘了,但李唐旧臣不会忘。萧铣是西梁宣帝曾孙,是隋朝萧皇后的叔伯侄子,是当朝皇帝后妃杨氏的表兄弟。隋朝乱了以后,起兵造反的人不少,最后降了李唐的人也不少。杨伊是隋朝公主,太上皇李渊却能答应让杨伊做他的儿媳。萧瑀是隋朝萧皇后的亲弟弟,是西梁的后裔,李渊却对他万般恩宠!为何当初李渊却容不下一个萧铣?

当朝皇帝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知道,李唐旧臣都知道!

当年,李靖和另一位将军李孝恭围困江陵时,当萧铣知道他必败无疑时,他对将士说:“上天不佑梁,但你们何愁没君王?”他对百姓说:“应死者仅萧铣一人,百姓无辜!”城门大开,萧铣的兵一个都没乱!萧铣受降,全城将士百姓痛哭!

这样的人,就算受降了,哪个君王又敢不斩?

而安孺,却偏偏是萧铣的兵,还是深受器重的近卫!

当年,萧铣的兵都被收编了,很明显,安孺在萧铣受降之前就逃了。萧铣自己都可以安然赴死,安孺一个小小的近卫,为何要逃?是贪生怕死,还是身负重任?

显然,一个能得到萧铣器重的人,不应该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那就只剩身负重任了!

如果是身负重任,那安孺有什么重任?

这时,长孙无忌看向安孺写的那篇《出师表》,当年刘备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在临死前写下《出师表》以告诫勉励刘禅(阿斗)。那么安孺是不是也以此来告诫自己,应该要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如果是那样,那么萧铣的遗孤是谁?安孺身边的那个儿子吗?

长孙无忌对白江父子有着诸多猜忌,但他其实可以直接禀报给李世民。可是长孙无忌没那么做,为什么呢?因为他忌惮白江,但不是担心他谋反,而是因为他长孙无忌的利益。

“他们爷俩逃了这么些年,也该上黄泉了!”长孙无忌一边说着,一边温文尔雅的蘸着墨汁,写下一个苍劲有力的“杀”字!

“是,属下明白!”

傍晚,白江与白珏一同回家。回家后,白江却发现家中有人来过,东西有人翻过。于是立马拉着白珏往外跑,但已经来不及了,整个屋子都已经被蒙面人围困住了。

安孺就是白江的真名,安孺这个名字,白江自己都差不多快忘了,实在是太多年他都没再用过这个名字。

安孺是后梁君主萧铣的亲信。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大唐不败神话李靖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向皇上李渊上陈攻灭梁国萧铣的十策,得到了李渊的重视。

九月,李渊诏令调发巴、蜀兵士,集结于夔州,并任命赵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任命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四路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江陵,对萧铣发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军事攻势。

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前往李靖处投降。萧铣被围困江陵,自料救兵不会前来。

孤立无援的他对其属下说:兵败已是定局,如若我们与唐军拼尽全力,势必会害得百姓遭殃。我们还是先行投降吧,至少可避免百姓被乱兵祸害。降吧,上天不佑梁,但你们何愁没君王?

萧铣巡城下令,守城士卒痛哭。萧铣用太牢告祭于太庙,率领官属身穿孝服前往军门,对着李孝恭和李靖认罪说:应死者仅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勿杀掠于他们!

李孝恭接受了萧铣的投降,并押送他到京师长安。几天后,萧铣众达十余万的兵力便都降了唐。

萧铣被押往京师的那天,全城百姓跪地送行,请求唐皇宽厚,饶萧铣一命。身怀六甲的杨佳也是这全城百姓中的一位,没有人知道这个穿着朴素不施粉黛的女人就是萧铣的女人,她腹中怀的正是萧铣的骨血。而杨佳身边站着的人,正是安孺。

“夫人,我们该走了。”安孺对杨佳说道。

杨佳苦笑,她又该走了,可她哪也不想去呀!想想她不过是一个十六岁的女子,这短短的十六年经历了多少起起落落?

隋亡,她逃,却阴差阳错遇到了起义的萧铣,貌美的她被萧铣看中,成了他的女人。如今,萧铣降,梁亡,她身怀六甲,该去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