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九十五章 惊天要案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九十五章 惊天要案五(3 / 3)

誓死抗争。

他的身上之所以没有受刑后常见的伤痕,是因为所有酷刑皆是伤内而不伤表;

他摁印画押的自供文书,皆是楚王府趁他昏迷之时强行伪造的。

他可以向祖宗牌位发誓,作为献王子孙,他绝无任何失节情事……

而楚府徐长史则沉痛地通知蜀王府,郡主奉父命向蜀府商购一批军资,故而诚邀宗亲朱至瀚入府商议。谁知朱至瀚酒后乱性,竟然当着郡主之面猥亵她的侍女,给郡主幼小的心灵造成了难以愈合的深深创伤!

此外朱至瀚还自供,他曾经教唆赴武昌参与秋闱的湖广生员王介之、郭风?、管嗣裘、王夫之等人上书诋毁未来的仪宾,汉阳府的秀才王国梓,以捏造的不实谣言抹黑楚王府,甚至狂言道“天灭楚藩,应在此事!”

考虑到真凶已现,楚王府便行文湖广学政高世态,对涉案生员士子从轻处罚,只是革除功名学籍,发回原籍看管了事……

个人的荣辱清誉,在组织的战略利益面前,总是个不值一提的渣渣,况且朱至瀚也并非干净无暇之人。

三千支大威力火铳,五百支新式击发手铳,两万人套刀枪甲胄,战马五百匹,小炮一百门,外加火药十万斤,炮子铳子精钢若干,第一批订货的总价值便超过白银七十万两!

这么大一笔军火生意,可以使烧钱无数的蜀地兵器工业立马升级为出口创汇大户。

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外部观察家普遍认为的“蜀楚同盟”。对于蜀楚两王府,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好处扳着指头也数不清。

斯时,蜀王府为了迅速与楚王府达成协议,按照楚王府的要求高调且严厉地处置了朱至瀚:撤职、禁闭、革除宗籍、吊销宗禄,一样不少……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漫长而艰险的成功之路,中途倒下的人不计其数,有幸走到最后的人总是极少数。

蜀藩宗室朱至瀚,“护国安民、天下太平”伟大事业征程中一名早期著名的领导人,就这样不光彩地倒在了起跑线不远处。

蜀世子朱平槿一句刻薄的评语成了朱至瀚政治生涯的墓志铭: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夕阳作朝阳。

然而与很多政治案件一样,后来朱至瀚案件也出现了许多别样的版本。

其中一个版本说,朱至瀚被拿下,是因为罗姑娘在审计报告中得知朱至瀚以公费喝花酒,一年中竟然喝掉了四万两银子,极度震怒,这才逼着犹豫不决的蜀世子朱平槿下了狠手。

这些别样版本带来的政治流言的杀伤力颇大。

以至于未来若干年,年迈且落魄的朱至瀚还在不断地上疏鸣冤,成为了蜀藩宗室中人人畏之不及的上访钉子户。

注一:王杨基出自于太原王氏。天启年登第,从户部主事当到浙江几个县的知县,然后又回工部当主事,再然后丁忧……可见他早期仕途之艰难。然后贵人出现了。王杨基因为跟随“少司马”(王氏族谱原文如是记载。响木猜测是杨嗣昌,因为杨嗣昌是兵部尚书的本官,他爹杨鹤也曾官至兵部右侍郎和陕西、三边总督。)转运军饷有功,屡次升迁。武昌失守前后,他胆比鼠小,窜比马快,结果因祸得福,在一片乱局中代理了几天承天巡抚。这可能便是史书中对王杨基职务记载紊乱的原因。

在后来的历史中,弘光继位,承天巡抚王跑跑和偏沅巡抚李跑跑都受到了同样的严厉处分:发往督师王应熊账下听令。李乾德奉旨来到四川,搞出了一番大动作,最后把四川、四川人和他自己一起搞死;而王杨基则发挥他能逃善跑的职业特长,竟然逃回了潜山老家。最终死在了家乡,埋进了祖坟。

在家国大变的危难时刻,王杨基的所作所为,无论如何都配不上太原王氏的优秀基因。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