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九十五章 惊天要案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九十五章 惊天要案五(2 / 3)

宁。

当日夜晚,藩司参政兼武昌道王杨基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举动:

他以落实提款提货为由把吴谦毅请到后院,置酒相商。席间,他仿佛不经意间说起了一件官场趣事:

东厂大?黄松前些日子从四川来到湖广,这些日子正在武昌街面逍遥快活。武昌花街上的窑姐们因为争风吃醋,当街对打,结果把衣服都撕烂了,让路人有幸看了个通透。

东厂?大??从四川来?正在武昌?

吴谦毅听见几个关键词,立即竖起了耳朵。果然,王大人后面还有话。

王大人道,说黄大人乃大?实则大谬!

因为黄松出身于锦衣卫,是正儿八经的男人。黄松的大哥黄涪,同样出身锦衣卫,现分派于东厂,任街道房提督。

嘉靖皇帝以藩王入继帝嗣后,因为大量使用他在安陆的旧人执掌锦衣卫事,如朱宸、骆安、王佐、陈寅、陆炳等人,锦衣卫的高层结构随之大变。

锦衣卫虽是皇帝亲军,但与大明朝所有的卫所一样,同样实行父死子替的世兵制。直到今天,锦衣卫的高级军官中依然以湖广籍的人居多。

比如三代执掌锦衣卫的骆氏一族。从嘉靖二年的骆安,到万历十年的骆思恭,再到如今的锦衣卫掌印提督骆养性,祖籍便是湖广永州。

黄涪、黄松两兄弟也是这样,两人先后从锦衣卫加入东厂。兄弟二人同为鹰犬,倒也相得益彰,没有辱没了祖宗。

吴谦毅与王杨基虚与委蛇:难道黄大人的祖籍便在武昌?如此说来,小民理当择日前去拜会。王大人如此熟知黄大人,不知可否为小民引见?

这位黄大人嘛……

本官乃安庆潜山人士,初任户部,后迁浙江,再转工部(注一)……

王杨基开始支吾,说他过去在工作履历上与黄松并无交集,所以不好引见……

然后,王大人仿佛不经意道,黄松的庶母和大姐一家都住在武昌某某街某某巷。黄大人既在武昌,想必也会落脚那里。若是吴先生想去拜见,最好抓紧时间。因为东厂的人既然来到地方,一定带着厂公交办的重要使命,不会在一城一地停留太久!

王杨基的意图太明显了,几乎是**裸地靠诉吴谦毅:

这黄松有绑架朱至瀚的重大嫌疑!

官府是不会帮你们去救人的。要去,只能你们自己去,而且要快!

匆匆拜别王杨基,吴谦毅立即快马加鞭,赶到了驿馆。正在养伤的罗景云以及林言、李四贤、吴毅谦、周文正父女等人都住在那里。

听了吴谦毅的报告,首次出战即在飞仙关立功的罗景云不假思索便做出决定:由林言率领相亲团军官二十人外加巾帼英雄周淑英,冒充强盗,入室救人!

既然黄松从四川来,而且带着“使命”,因此救人无论成功与否,此人必须死!

按照飞仙关的经验,夜袭行动依然选择在黎明之前,因为那时人的睡意最浓。但为防止黄松夜半而遁,人员早早便在黄宅周围蹲守。

卯时四刻,武昌城万籁俱寂。

林言一声唿哨,众人从黑暗中鱼贯而出,开始在院墙上搭设人梯……

然而夜袭行动很快便暴露了。因为不大的院子里,既没有朱至瀚,也没有黄松,只有一条凶猛的中华田园犬……

脸蒙黑布的林言用淌着狗血的刀尖抵住黄氏小儿子的脖颈审问哆嗦不停的黄氏,很快得到了结果:

昨日黄松便告别家人,在汉阳门码头上了船。她没有看见任何同行人……

黄松走了,朱至瀚也不在,黄氏一家子人怎么办?

若是弃之而去,光凭林言的问话便可猜出这伙强盗的来历。

于是,黄氏一家人被捆得像粽子一般,扔进了周淑英赶来的马车。而这辆马车,本来是用来搬运黄松尸体的。

老土狗以身殉职奋勇护主,成功地给林言一伙制造了麻烦,又成功地引起了周围街坊的注意。还好撤退及时,没让武昌人民围了当猴耍。

驿馆人来人往,不是藏人的地方。汇通钱庄武昌分号的巨型金库半埋于山脚下,周围戒备森严,是个藏人的好地方。

始作俑者吴谦毅无奈之下接了一堆烫手的山芋,趁着天色微明,带着一行人匆匆穿过鼓楼,来到平湖门附近的汇通钱庄。

远远隔着百余步的晨曦,一马当先的吴谦毅便看见一人形物体落寞地坐在汇通钱庄大牌匾之下的石阶上。

那不是该死的朱至瀚又是谁!

……

后来,因为这次离奇且影响巨大的失踪案,朱至瀚被一个蜀地赶来的专案组反复审查了几个月。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两边关键人物的口径对不上。

朱至瀚向专案组申辩道,他被楚府郡主朱凤德骗入黄鹤楼后,遭到强行绑架。

在绑架期间,他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而他,始终心怀大义,抱着为“护国安民、天下太平”伟大事业献身的决心,坚贞不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