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
好一把剑!
陈泛泛的身躯彷佛变成了一块石头。
他看见了剑气的源头。
一柄浮在半空的剑。一个呆立棺前的人。
剑,不知何名;人,正是悄然无踪的金无甲。
这是一种怎样的剑气,这是一把怎样的剑,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剑气之中满是杀气,并非只含杀气。
更夹杂着不能抑制的苦闷与激愤。
就像一只脱笼而出、啸入山林的猛虎,一个杀卒越狱、逃出生天的魔头,一把幽禁了数千载的屠刀!
幸好,这终究不是一把被称为“百兵之胆”的刀,而是“百兵之君”——剑。更幸运的是,这柄剑的新主人不是别人,正是金无甲。所以,虽有杀气盈室,却是引而不发。
陈泛泛窥到了金无甲心中的一片混乱,强忍着无视那把剑的杀意震慑,出声喝止:“金无甲!”与声音同时发力的,还有意识触角的轻微碰触,暗自祈祷这种程度的“攻击”不至于点燃几乎满溢的剑气。
关键时刻,陈泛泛长年累月积攒下的人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被无形之锋锐戳得千疮百孔之前,金无甲迷茫的双眼重新恢复了神采,剑气在顷刻间奔涌钻入了剑体。
陈泛泛险死还生,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
“怎么回事?”错过了之前一幕的诸葛文炎问道。
飞在半空的剑总算安生地落在了金无甲手上,陈泛泛无力地指了指:“唔……那、那把剑,真是坑爹啊!”
金无甲右手握着剑柄,默然不语。
其余六人慢了一步走出宫观,没有切身体验过方才的惊天剑气,有些惊讶地看着面色苍白的陈泛泛。
陈泛泛吐了口气,走向金无甲,想看看这把害得自己如此狼狈的剑到底有什么名堂。
剑身呈黑灰色,略带点点银光,锋芒似显未露。剑体通身自有纹理,看上去应该是“与生俱来”的,细看似有几分玄妙。
金无甲将剑横举在胸前,抬头略带歉意地看了陈泛泛一眼,说道:“这把剑藏在外棺的夹层里。”
众人朝棺椁和地面看了看,发现棺椁上方有个比剑身略大的破洞,地上躺着一副剑鞘。想必,这剑就是从棺椁里出来的,或者说,外棺厚厚的上半部分其实是一具剑匣。
诸葛文炎说道:“看样子是把铁剑。”
金无甲看都不看他一眼,否定:“不。”
诸葛文炎质疑:“这不是青铜剑,就应该是铁剑。”
虽然关于铁器时代的开端以及铁器最初的用途,历来存在着争议。但是,到了秦朝,武器基本上是青铜材质和铁质的。陈泛泛对诸葛文炎的判断感到悲哀,因为他已经领教过这剑的不同寻常了,常识肯定阻止不了它。
金无甲不留情面地摇了摇头:“很接近铁,但又不是铁——甚至完全不含铁。”
诸葛文炎想到他的能力,认清了事实。想了想,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挽回颜面,出声诵道:“观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
陈泛泛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闭上嘴巴,切切不可张口追问,可惜燕晓山太单纯了:“队长,你说的是什么啊?”
果然,诸葛文炎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说:“相传,春秋时期,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这两位都是“甲世而生”的铸剑大师。尤其是欧冶子,被称为古华夏铸剑之鼻祖,铸造了数把赫赫名剑。干将是欧冶子的徒弟,娶了欧冶子的女儿,莫邪。‘干将莫邪’,不知道你们听说过吗?那是另一个故事——干将、莫邪,乃是一对夫妻,又是雌雄双剑……”
陈泛泛打断道:“别扯远了,先说这柄剑。”
诸葛文炎答应一声,道:“楚王听说干将、欧冶子‘天下未尝有,精诚上通天,下为烈士’,于是派了风胡子去吴国,找了欧冶子、干将,让他们做铁剑。而后,‘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大悦,问风胡子剑名何谓。风胡子对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眼前这柄剑,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泰阿剑了!先前提到过的《谏逐客书》里就有这么一句——‘服太阿之剑’,我本以为此处只是指代名剑,如今看来,秦始皇真的拿到了这把霸道之剑……”
诸葛文炎说的这些大部分来自于《越绝书》。
话说,龙渊、泰阿、工布三剑铸成之后,晋郑王听说了。那时正好晋国强盛,晋郑王眼红了,想要剑,无奈楚王不识好歹,硬是不给。晋郑王脾气也不好,于是兴师包围楚城,围了三年。终于,楚国吃不消了,粮食、兵革全消耗得差不多了。
楚王被逼急了,提着泰阿剑,登上城墙,亲自统帅作战。泰阿的战场首秀大显神威,破釜沉舟之举最后竟换来了这般结果:“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