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回到三国搞工业> 第15章 护卫队成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护卫队成立(1 / 3)

琼州,珠崖县周家庄工地现场。

一千多号青壮汉子,正扛着各种建设工具埋头苦干。

少爷说了,以后这里就是他们和家人一起生活、劳作的家园,自己的子女,将来也会在他们建造的房子里面读书,所以,他们特别卖力,发誓要在三个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看着工地上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美好家园,那一道道开通的沟渠,一块块堆砌的砖石,似乎都有生命一般,微笑着回应这份热情。

周龙易心情大好,自己一行人的理想,终于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

“少爷,这个星期招募到的工人名单,已经全部统计出来,你看一下。”刘小龙拿着为数不多的笔记本,递给周龙易。

想到后世带来的笔和纸马上就要用完,从来没有练过毛笔的刘小龙,微微感到心酸。

男工:合计1310人,年龄16-30岁有919人,携带女眷817人,儿童:321人。

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县官姚光明办事倒是利索,还超额完成任务。不管了,先看看这些名单里面,能不能运气好,捡到一两个三国人才。

周大少继续翻着名单,眼神陡然一滞,胡车儿、胡车儿,莫非就是三国演义上面,能负重五百斤,日行700里的张绣部下大将?

虽然演义有水分,但能够导致典韦战死,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人,肯定不是简单的人物。

看名单上,他属于护卫队,正巧王强挑选出来的护卫队成员,将会在下午开始第一次训练,到时候过去仔细观察一下。

接下来的名单里面,周龙易没有意外惊喜。

关二、张三、赵子龙,根据历史记载都是北方人,北方果然是个出豪杰的地方,只是不知何时,才有机会见上一面。

把名册还给刘小龙,周龙易笑道:“走,今天是学校第一天上课的日子,咱们去看看。”

周龙易十分注重人才培养,据他推测,这个年代不识字的文盲,100人里面,恐怕要占到99个,所以他强制要求,每天工人在结束当日劳作以后,必须到学堂学习认字,还要学习算术这类基本知识。

当然,为了鼓励人们的积极性,只要这些人每次考试合格,都会进行额外的物质奖励。

考虑到营地有儿童和成人,所以用一顶顶帐篷搭建起来的临时教室,仿照后世按照班级划分,不过,现在只有一年级,因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

只是在班级划分的时候,考虑到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性、学习的接受能力、还有相互之间的交流问题。

因此采用每个班最多60人,分别按照5-8岁,9-11岁,12-15岁,15-18岁,以及18岁以上这几个年龄阶段,来进行班级划分。

所幸的是,由于他们有140人来自后世,人手相对充足,能够挑选出21人担当全职老师。

针对2000多位古人,尚能应对自如。

除了基本的文化课,还有各种生产技能培训班、兴趣班。

在讨论是采用简体字还是繁体字进行教学的时候,引起了不少争论。作为后世中国人,除台湾、香港这些地区,大部分都是从小学习简体字。

就以周大少为例,他能够流畅的阅读繁体字,但要书写,还真没那把刷子,这也是他们大多数人头疼的地方。

但繁体字又是汉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东汉末年的文字,以隶书和楷体为主,为了适应现实需要,因此有一部分人,建议用繁体字教学。

最终还是周大少拍板,决定采用简体字。因为文盲实在是太多了,简体字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理解,后世已经证明,对于普及教育是行之有效的。

况且,就书写而言,繁体字比较费时费力,现在可不是电脑普及的后世,简体字能极大提高书写效率。

“a,o,e,衣、乌、迂......”

今天学堂第一天上课,作为临时客串的王馨瑶老师,正站在讲台上,热情洋溢地讲解汉语拼音。

“少奶奶,我有问题。”

突然,一个看上去不到八岁的男孩子站起身喊了一嗓子。

对于少奶奶这个称呼,王馨瑶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都是那个讨厌的王二,为了讨好自己,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大大咧咧叫唤,现在闹得人人皆知。

无奈地摇了摇头,王馨瑶模仿以前班主任的表情,故意板着脸道:“这位同学,我再强调一遍刚刚讲的课堂纪律要求,以后凡是在学堂给你们上课的人,统统都要称呼老师。”

“哦,可是,爹娘说过,凡是有学问的人,都应该称为先生才对。”男孩稚嫩的脸上,写满困惑。

王馨瑶呵呵一笑,解释道:“老师,是指专门传授学问的人。而先生,有很多层意思,在日后的课程会教,此刻你们先记住,在学堂中,统一称呼老师就好。”

“对了,你刚才想问什么问题?”

“嗯...爹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