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好莱坞的魔法师> 77移民电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7移民电影(2 / 3)

恩说的那些段子,如果放在信印度教的印度传统家庭或者是信佛教的中国家庭里都非常有看点。可是放在波兰家庭里,哪怕是语言不同,这样的看点也会被立刻弱化。

不过,因为喜爱着斯佩恩的心情,而且以亚裔为主角的电影在北美的票房都不怎么如意。02年的《我爱贝克汉姆》,主角就是印裔,就是以足球为媒介,讲的传统与美国文化的冲突,票房已经算大发的了,可是3200万的北美票房,以李约被养刁了的眼光看来,实在是不上档次。

李约虽然没有迎合观众的心情,但她喜欢把事情努力做到最好。象《我爱贝克汉姆》这样的电影,明明可以把内容挖掘得更深,却好象只为了糊弄人赚钱似地,顶着贝克汉姆的噱头,拍了一部爆米花电影。这部电影的票房有多少人是因为贝克汉姆的名字贡献的,完全可以想像。

这不是李约想要的结果。

李约把这个矛盾冲突转嫁到了传统犹太人与信天主教的美国人之间。虽然同为白人,但犹太人是个白人中很特殊的群体。

犹太人既有钱又爱抱团,有自己的信仰和文字语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很偏执。不然,一早就消失过的希伯莱语不会被再次普及开来。而且,他们还挺护短。从美国人对以色列的态度可见一斑。

讲他们的故事,一向是各大影业公司的犹太老板们偏爱的事。不然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之路相比于其他人也不会相对顺遂了。

故事足够,主线清晰,李约现在需要的是了解更多关于犹太人家庭的细节。这个,斯佩恩是最好的询问人选。他正是波兰裔的犹太人。祖辈从二战中活下来,逃到美国来创业,故事确实精彩,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好莱坞的很大一部分电影投资人都是犹太人,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这个故事。投资不用想了,必然杠杠的。至于拍出来的成品质量?李约对自己一向有信心。票房什么的,就看电影公司和工作室的操作了,李约并不操心。更何况,李约看着自己的大纲本子,不由地拍了拍额头,暗道,这部电影真拍出来,恐怕更象是奔着奖项去的,而不是为了市场。

唯一的问题是,只怕她的剧本写出来,那些老板们会努力劝她交给犹太导演来拍,比如斯皮尔伯格之类,生怕她这个亚裔糟蹋了犹太文化的精华之类的事肯定会发生,到时又是一番麻烦的交涉,好看的小说:。

当年李安拍摄《理智与情感》的时候,英国人抗议,连演员和摄制组工作人员都满怀质疑,李安当时得用多大的柔韧心态支撑住整部电影的拍摄?只有当导演的人才能理解。虽然拍完之后得到盛赞,票房也不错,但过程确实不怎么美好。

这样的事,李约并不想在自己身上重现,所以,要在前期把所有的事都做到完美。

此时的李约完全忘记了她之前下定决心要休息一年的想法,不但没过圣诞,连元旦和春节都只是在华人餐馆吃了一顿就打发了。甚至到了二月中旬,杰西卡打电话来,让她别忘了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时她还都有些不情不愿。

不过,她再不想去,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的面子她还是要给的。谁叫迪卡普里奥是她在圈内难得的好友之一呢?今年他可是夺金有望的大户,最佳男主角提名,他独得两元。一个是《血钻》一个就是《华尔街》。

不过,越是这样,迪卡普里奥越是清醒。这样独得两元,反倒是分散了票数,降低了投票率,看着风头无俩,可是败北的可能性却比往年还要大一些。为此,迪卡普里奥在电话里报怨了好半天:“早知道,《华尔街》应该今年拍!”这个今年,指的是已然到来的2007年。

“你确定?”李约微笑:“我最近完成了一个剧本呢,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合作过一次之后,李约对迪卡普里奥的演技和敬业都很满意,新剧本虽然还没有达到她最满意的状态,但关于演员人选,她却第一个想到了迪卡普里奥。

本来还嘻嘻哈哈的迪卡普里奥一听见李约说新戏,立刻严肃起来:“什么题材?什么样的角色?”

“移民题材,是一个……怎么说呢?懦弱虔诚,还很圆滑的悲剧犹太人角色,最后他死了。”

“哈?”迪卡普里奥听着心里直抽抽:“这是你的主角?”

“啊,其实是三代人的故事,这个角色虽然是主角,但光辉面几乎没他什么事,没老一辈果敢,没新一辈开放,总之是个不被人理解的守成又善良,可悲又可叹的角色。”

迪卡普里奥是演员,自然知道越是这样的角色越需要演技,倒比《华尔街》里狡诈无情的比尔更难塑造。他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我接了《革命之路》,上半年应该能拍完,你这电影什么时候拍?”

“啊——”李约想了一下:“既然你这么说,我也不着急。剧本再修修,登记之后还要等投资,找演员,找拍摄地,等服装等配乐什么的……那么,八月吧。怎么样?”

迪卡普里奥闻言,轻了口气。他也明白,李约这是等他的档期呢,心中暗暖,笑起来:“没问题。剧本登记之后传给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