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掌 胡家亲人
很快,这胡清欢母亲的拿手好菜,土豆炖鸡块就端上来了。因为胡清欢的父亲不喝酒,所以我也就省了很多的麻烦。因为我是不怎么喜欢喝酒的,但是胡清欢的父亲要喝酒的话,我就又需要陪着胡清欢的父亲喝酒。陪胡清欢的父亲喝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喝多了,人家不会说你酒量不好,而会说你贪杯,说你没教养。而不喝吧,又是不给人家面子,毕竟现在那可是要成为‘老丈人’的。所以这陪女方的父母喝酒,可不是一个好玩的事情。如果酒量大的人还罢了,那是不管喝多少都喝不醉,可以来者不拒。但是对于我这种人就不行了,我酒量很浅,喝一点就会醉了。醉了后容易躺那里呼呼睡觉,这就会显得没有教养了。
所以胡清欢的父亲不喝酒,这对我来说,还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正好我也不喜欢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了。
胡清欢的母亲厨艺似乎要比胡清欢好,这鸡肉炖的要比胡清欢炖的好吃多了。没错,尤其是这味道,的确是太美味了。但是和在胡清欢那里不一样,在这里我是不能够放开车的,吃八分饱就足够了。如果放开吃,那又是没有教养了。
在以前的农村里,女婿去家里吃饭的时候,女方父母都会数这个女婿能吃几碗饭。别看这几碗饭,这可是决定两位老人家愿不愿意女方跟这个男子的决定性因素。吃的越多,那女方的父母就会越高兴。
这个原因,正是因为古代是农业社会,男子是需要下地干活的。也就是要付出很大的劳力,是重体力的工作。恩,就如同现在工地的小工一样,那可不是瘦弱的人能够干的活。而吃得越多,就代表越有力气。既然有力气,那么肯定就能够干的动活,自然就能够赚钱了。在农村,没有什么比能够受苦更美好的品德了,只要吃得多,不怕受苦,那么想要娶媳妇,是非常之简单的事情。
反而,如果吃得少,长的瘦弱,那么想要再农村娶一个媳妇,那可就困难了。女方的父母会觉得你不能够干活,是一个花架子。古代最严重的病就是痨病(肺炎)了,这个病现在没什么,但是古代是可以要人命的。而且是只要得了这个病,那就是必死无疑!而长的瘦弱,在古代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会被人认为以后将是痨病鬼。
现在的农村,也依旧保留着这个传统。新女婿去的第一次,就会看这个女婿能够吃多少饭。这一点,自然是吃的越多越好了。这也的确是古代人民的智慧,不是说瘦弱的人不好,但是吃得多长得壮的人,的确要比瘦弱的人身体好,要比瘦弱的人更有力气。而历史证明,文人都是瘦弱的,而大部分文人,似乎也都是短命的。的确,就像是历史中有名的乾嘉诸老,里面长寿的的确不多。很多有名的学者,都是三十岁、四十岁就已经去世了。
不过在知识分子家庭就不一样了,像胡清欢父亲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那么关注的第一点就是你有没有学问。他们一般都是鄙视金钱,而注重学问。有学问一切都好说,不学无术那就是看都不想看你。知识分子骨子里的毛病就是清高,是视金钱如粪土,最看不起那种满身铜臭味的人了。虽然也有一部分不要脸的知识分子,但那些人依旧是被正统知识分子所鄙视的。就如同有名的石崇一样,没有几个知识分子看得起他。纵然是魏晋那样的门阀社会,也是依旧鄙视土豪。
吃过了饭后,胡清欢便带着我去拜访她家的亲戚了。这胡家现在已经基本上彻底的人类化了,我需要拜访胡清欢的亲族,基本是在五服之内的亲族。
先是从最近的开始,这最近的亲族自然是胡清欢父亲的兄弟,也就是胡清欢的叔叔了。胡清欢的父亲是兄弟姊妹三个,不过女子已经外嫁出去了,现在胡家庄里只有胡清欢的叔叔。我和胡清欢来到了他的叔叔家,拜访了他的叔叔。
在拜访过了胡清欢的叔叔后,就是胡清欢表叔了,也就是胡清欢父亲的表兄弟。这就多了,一共有五家。胡清欢的伯伯和叔叔们,我也是挨着拜访了一遍。不过还好,胡清欢的母亲是燕京人,她母亲哪一系的亲戚我是不需要现在去拜访的。这一点我是比较满意的,可以让我省了很多力气。
胡清欢的父亲是大学教授,胡清欢的母亲是胡清欢父亲在燕京求学时候认识的,是土生土长的燕京人,也是胡清欢父亲的大学同学。两个人在毕业后就在一起工作,一个在大学里,一个在附属中学里。一直由毕业到达了退休,两个人是没有离开过的。而胡清欢年轻的时候也基本上就是在燕京渡过的,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回到胡家庄,去看她的奶奶和爷爷。的确,这和现在很多的农村家庭一样,都是这样的生活模式了。
胡清欢的哥哥现在虽然在军队里任职,带着妻子孩子远在边关。但是等到了退役的时候,胡清欢的哥哥也会回到胡家庄,像是胡清欢的父亲一样生活。这就是狐死首丘了,需要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但是胡清欢就不必了,她是嫁出去的姑娘,以后自然会跟着丈夫生活。去世后,既可以回到胡家庄,也可以和丈夫埋葬在一起。这个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没有任何的干涉。不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