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黄粱异录> 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死首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死首丘(1 / 2)

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死首丘

和胡清欢回到了胡家,我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使得自己恢复到了前面的状态,似乎忘记了昨晚和今天上午发生的一切。这样,我便可以忘记了这一切,融入进胡清欢家里这个家庭。同样,也是融入胡家庄这个大的宗族。

胡家庄所有的人都是姓胡的,这也是证明了他们的身份。其实男子肯定都是狐仙,而女子则有大部分都是人类了。同样, 胡家的女子外家出去的也不少。那些外嫁出去的狐仙,就过着和人类一样的生活。工作、相夫、教子、不过唯一不同的是狐死首丘,等到那些外嫁的狐仙们到了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她们都会自己回到胡家庄的宗祠,在宗祠中结束自己。这就是狐仙们的传统,同样也是很多动物的传统。

就如同狗不死在家里,临时的时候自己会离家,然后是在外面。而大象也不会死在野外,临死的大象会进入象冢,在这里结束一声。所以你看很多在非洲偷猎的人都想要找到这个隐藏的象冢,因为一旦找到这里,那么不仅受到大象攻击的危险很小,而且获得象牙的几率还是非常大。不过这象冢都是隐藏非常隐秘的,除了大象自己知道之外,基本上别的生物都是难以找到的。同样,这些临死的大象也会极度的保护着自己不被人攻击也不被人跟踪。如果这些临死的大象发现了自己被人跟踪,那么他们就会把跟踪的人带到偏离象冢的地方,从而自己不能死在象冢,而这些偷猎的人也找不到象冢。

古代有这么一句成语,就叫做代马依风,狐死首丘。这句成语的意思,就是用来比喻怀念家乡。中国人自古就有极重的乡土情节,会想着游子要落叶归根,要回到家乡终老。人活着离开家乡的时候,要带着一把家乡的土。而人死了,也要回到家乡安葬。从湘西赶尸到现在的火化运回骨灰,都是这么一个道理。这两个成语的来历,就是在古代代地(代郡)的战马在远离了家乡后,在起北风的时候,它们都会迎着风呼喊,因为这是从家乡吹来的风。而狐狸在临死的时候,如果回不到家乡的话,它们的头都会朝着家乡的方向,这就是狐死首丘。

在古代的朝廷,很多官员想要告老还乡的时候,都会说‘臣闻代马依风,狐死首丘。今臣以年老心衰,恐不能再为陛下尽鞍马之劳。臣驽马之架以衰,臣请骸骨。’这骸骨的意思,就是自己的 一把老骨头想要回家安葬了。老死异乡的人,始终会被认为是浮萍,是客死。而古代有很多官员都是死在了任上,他们在死在了任上后不会安葬在当地,都是会由自己的嫡子扶着棺椁回乡,进入祖坟安葬。

和现在的公墓不同,古人是有祖坟的,这一点去一些稍微大一些的家族古墓地就可以见得很清楚。这祖坟最上方一定是这一支最开始祖先的坟茔,接下来是他的儿子,然后是儿子的儿子,一辈一辈的传下来。这坟茔是有规矩的,那就是外嫁而又守寡回家的女子不得进入祖坟,未嫁而亡的女子不得进入祖坟。夫死改嫁的女子不得进入祖坟。夭折的男子不得进入祖坟,不忠不孝的男子不得进入祖坟。在古时候,能够和男人一起埋入祖坟的女子,只能够是正妻。而其它的平妻和妾,也是没有至二个进入祖坟的。现在都是公墓了,这一点自然是可以忽略了。古人毕竟讲究夫妻合葬,讲究进入祖坟。

为什么中国历来都有重男轻女这个观点呢,因为男子是可以承受宗祀的,是可以延续这个姓氏,也可以保证祖坟上香火不断。但是女子就不可以了,女子是要嫁人的,是要埋在别人家祖坟,为别人家传宗接代的。在古代宗族社会里,女子是没有去祖坟祭祀的权利,当然嫁人后成为别人家的就例外了。可以看《红楼梦》里的贾母,那贾家的子孙不管是贾政还是贾珍,都要小心的伺候。但是回到了本家的贾家,这贾母就属于外人了,纵然辈分高,也无济于事。

所以古代儒家讲究的就是新灭国继绝世,这一点便是儒家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新灭国是在封建社会中帮扶被其他国家强权灭亡的国家,找到这个国家的继承人,帮助他重新的建立起宗庙,然后守住自己的国家。就比如齐国扶持了灭亡的卫国,晋国在灭了郑国和宋国后又恢复了两国。而最终被灭掉的国家,就是彻底的断了传承,宗庙消逝,祖坟化为孤莹。

继绝世,就是同一个宗族之中,延续起没有后代的兄弟的一脉。也就是说两个兄弟。其中一个娶妻生子,有两个儿子。另一个娶妻无子或者是无妻,那么这个人便会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自己的兄弟,使得自己兄弟这一支能够保存下去。不仅是兄弟之间,同一个家族的表兄弟之间,没有出了三服的情况下,都可以这样做。《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便是被他父亲过继给了他父亲的兄弟。在宗祠的族谱之中,有后代传承的一脉会占据族谱主要的一部分,会一直有红色的线表示这是一代代的传承。如果出现了过继的情况,就会划一道蓝色的线,便是便是这是过继而来。同样也会标出,是同姓过继而来,还是异姓过继而来。

传说在修族谱的时候,那些断了传承的一支便会彻底消失在族谱中,久而就会被人忘记,也会失去了别人的祭祀。在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