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长江水怪(八)
“不错不错,今日第一次见到这楚声,果然是令人感到不同。和我用普通话吟诵的《楚辞》不同,这楚地楚调楚声的《楚辞》,着实是令人感到不同。果然是地大物博,风情迥异了。”随着这祭祀场合的落幕,我叹声说道:“不知道能不能够录下来这声音,如果能够学一学这个楚声楚调,那绝对是非常适合读楚地的文学作品,乃至于去做楚辞的。这楚辞的骚体是用楚调来做的,我们平时做骚体即使用了这个兮字,实际上的效果也比不上这个楚声楚调的楚辞。就如同后世的楚辞大家宋玉、刘向、贾谊、东方朔诸人一样,这些人,不正都是楚人吗?”
“祭祀落幕了在,这主巫要宣布这次祭祀中传达的神的旨意了。”带队的年轻人一脸的肃穆,他对我说道。
我看向这个大巫,这个大巫双手向天,然后念念有声的自言自语的说了一会后,突然放大声音的喊道:“去吧,神说,去吧,去吧。”大巫只说了这么几句话, 然后便在众巫的搀扶下,走入了这个有着高高围墙的祠堂之中。和中原的祠堂不同,这郢村的祠堂是有着高高的围墙和两扇紧闭着的朱红色大门。这朱红色的大门向人们预示和宣布着,神秘的祠堂时候不允许人们踏入一步。
而这中原地区的祠堂,虽然没事也不允许人们的进入,但是却并不像这个郢村一样的神秘。中原地区的祠堂是在村庄的一角,由族长拿着钥匙,每逢大事的时候才会开启,然后召集族人。
而这个郢村的的祠堂却是在整个郢村最中央的位置,是和八卦图中太极的分布一样,是牢牢的占据了郢村的中间地带。而由它做中心延伸出的两条中轴线,便是把郢村划分为了四块。这祠堂也是郢村最豪华的建筑,其占地面积要比村长的家大上三四倍。但是这祠堂里面有着什么,却是不为人知。我想不光是我,按照这个带队青年的说法,就是郢村中大部分人,除了成人礼会进入祠堂接受祖先的赐福之外,一生就不会在次进入这祠堂了。而最熟悉这个祠堂的人,除了大巫和众巫之外,应该就是这郢村的族长和几位耆老了。
大部分耋耄之年的老者,恐怕都是终其一生,也只能够进入一次这祠堂之中。郢村最神秘的地方就是祠堂,这郢村能够传承千百年的秘密,应该也就在这祠堂之中了。
“好,大家散了吧,有什么事情,我会再次通知大家的。”在大巫们散去后,族长在人的搀扶下上了台,然后对着郢村的村民说道。在族长的宣布结束后,这些郢村的村民们也是三三两两的各自散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能够看到,这郢村里也是中老年人居多,虽然也有着一些年轻人,但是人数比例在这郢村里也算是少的。由此可见,虽然郢村有着严苛的规矩,但是在当代城市化严重的时候,这郢村也是难以避免这股潮流。只不过因为村子里的禁令是千年以来深入人心的,即使有些人不想接受,却也无法去违背这个禁令!
不过郢村还好,但是其它地方的村庄却是不行了。现在是城市化严重的时候,因为农村里面的青年人无法在农村得到一份满意的报酬,便全部背井离乡的离开了家乡,然后前往了城市。这些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一些学历不高,只会使用力气的工人,他们进入了城市后,都是从事于建筑和工厂之类的工作。这些农村青年大部分都是成为了农民工,要不然就是去了沿海城市的工厂里去成为了工人,沿海工厂里多是一些农村的男子和女子,这些男子和女子正是由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的。而这些农村男子和女子,在过年的时候便会归家,这春运的主力正是这些人了。
而受到过大学教育的农村青年就更不必说了,这些年轻人因为有着一些知识,所以他们更适合在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后,这些年轻人便会想方设法的留在城市,在城市里买房,然后定居在了城市里。
这是现在总体的情况,可以见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基本都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仔细的调查一下,就会发现这中国北方的农村人是大部分进入燕京、津城之类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东北的人是遍布全国各地的,除了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几个大城市之外,在上海、燕京等城市,也是经常见到他们的痕迹。
而华北地区,则是涌入了燕京和津城,其中一部分会留在省会城市,另一部分则是会留在各地的地级市之中。这些农村青年便是支持了这个城市的建设,基本上所有的城建公司的一线工人,都是由这些人支撑起来的。我们肉眼见到的那些高楼大厦,便全是这些人,全是这些农村青年了。
而这中部地区的农村人,便是会在燕京和当地的省会城市工作了。这些中部地区的农村人员,便会为当地的建设付出自己的一部分力量了。这便是中部地区的农村情况,它们同样也有一部分会进入这个沿海城市的企业,而这些人跑的比较远,算是人数很少的。
而沿海的城市就不用提了,中部的湖南、江西二省,以及西部的云南和贵州以及广西、福建几省的农民,便是远涉千里的来到这个广东的沿海城市的企业里,在这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