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赞道:“讲得好。请继续。不要停。”
萧明道:“制度的改变才可以杜绝一切腐败的根源。我想让上位者能正视这种现象。从而改变制度而已。”
李钢问道:“当今太子仁爱。如能登大宝势必励精图治。改换官制。你说的那个制度改变想來不会太远的吧。”
萧明道:“太子赵桓仁爱但太软弱。当初章阁老曾言当今圣上轻佻。他果然不重政事而巧玲颜色。喜好山水玩物和书画文章。这些东西难道就能治国吗。”
李纲道:“评议圣上虽然不好。但你说的也有道理。但太子软弱难道不是仁爱的表现吗。”
萧明道:“太子软弱。不是说他不仁爱。他会被感情所左右。如果有能臣辅佐。当可成大事。否则定然无法摆脱朝政软弱的命运。就目前來讲对太子能够造成影响的人。实在太多。对此问題。我不好下结论。我劝李大人还是再观察一下再说。”
李纲道:“国家衰败到如此时刻。我如何能够坐视不理。不过有点你说对了。那就是太子现在地位不稳。东宫之内和东宫之外对他施加影响的人实在太多。这个该如何解决哪。”
李纲坐下來跟萧明开始分析现在形势。目前來讲太子赵桓监国。但地位越來越不稳固了。徽宗的第六子郓王赵楷就是最有力的竞争者。说起这个赵楷可真不简单。徽宗皇帝十一个儿子中他是最受宠爱的一个。
赵楷之母是懿肃贵妃王氏。也曾是徽宗最宠爱的贵妃之一。赵楷此人极大的继承了徽宗的优良传统。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聪明伶俐。深得徽宗宠爱。他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
而据说他还有状元之才。他曾经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
而作为储君的太子赵桓则生性木讷。并不得徽宗的欢心。若不是赵桓一直以來都是本本分分的。令徽宗找不到借口估计早就被废了。就这样赵桓每日仍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哪天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被废掉。
但太子仁爱。口碑较好。大奸臣梁师成竟然非常看好赵桓。对他多方照顾。可是威胁始终來自于他下面的几个弟弟。尤其是赵楷。赵楷此人也颇具心机。他竟然找到了王黼。并认作恩师。将这个老贼生生的拉入到了自己的阵营中來。
但王黼几次提议废除太子之议。都被梁师成挡了回來。太子太傅耿南仲无奈之下。就让赵桓去求蔡京。蔡京老奸巨猾。对这件事情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夺嫡之争非常残酷。一个不小心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但蔡京聪明就在于。他派了他的两个儿子。分别进行了站队。一个跟随郓王。一个跟随太子。而自己却专心伺候好当今皇帝宋徽宗。此计非常保险。任何一方出问題他蔡京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太子监国。又恰遇金兵攻城。太子的任何主张和命令都会被郓王赵楷密切监视。稍有差池。就会招來猛烈地进攻。李纲也是在为此事担忧。他将这些秘闻都说与萧明知道。是觉得萧明会是一个帮他出主意的人。
萧明听完之后。只是感叹了一句:“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李纲还是眼巴巴的盯着萧明。希望萧明能够像刚才那样的睿智跟自己提出一个好主意出來。但萧明却问道:“京城之内。还有郸王赵焕和康王赵构二人。也算圣上之子中翘楚。李大人以为怎样。”
李纲寻思了一下道:“郸王小气胆色不足。康王莽撞幼稚。”
萧明对李纲一竖大拇指道:“一针见血。李大人既然一心想保太子。萧某不才。愿助大人一臂之力。但我有个条件。不知李大人能否同意。”
李纲道:“但讲无妨。只要不是让李某作奸犯科我都答应。”
萧明哈哈笑道:“李大人真幽默。我那会让您做如此事情。我只希望李大人。不管以后政局如何变化。请一定保重生命。不可做一时义气之事就行了。”
萧明的话。又让李纲陷入了深思当中。但很快他就郑重的点头答应了萧明。
第二天李刚就上朝觐见太子。将萧明介绍给他。太子赵桓对萧明嘉勉有加。询问萧明如何退走金兵。萧明道:“金兵已经要退了。只需等待即可。因为第一。金兵东西两路大军。一路在太原被击退。而來金兵的粮道已经被自己截断。而河北两路民团乡勇纷起抗金。那完颜宗望坚持不了多久了。”
赵桓顿时大喜。问萧明要何封赏。萧明正要提到此事。于是要求太子准许。由于汴京被围而囤积的西南两路转运的银子。可存入萧明的太平银庄。并拿出徽宗给他的谕旨。既然是徽宗皇帝准许的。那么户部的银子当然可以全都存入指定的银庄了。
萧明还有很多事沒办哪。既然來到了东京。自然需要做许多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