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亦能覆舟
记得黄宏在哪部小品里曾有句脍炙人口的词儿,甭管其他,先混个脸熟,可见媒体的宣传造势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在金庸古龙的时代,媒体的种类还是稀少的,大师发表作品的载体主要是报刊。
然而现在,报刊的力量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了,更别说为武侠创作提供丰厚的土壤。
要有天才,首先就要有供天才蓬勃发展的土壤。
所幸,网络成为一方可以让写手们肆意表现自我的沃土,当然,武侠的创作者们也可以在这土壤中生存。
然而,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物总还没有出现。
也许太多的选择并不是好事。
正如看电视一样,以前没有有线,就那几个台,碰到个武侠剧就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如今不同了,上百个台的节目,随便选十个台,常常四五个都是满眼的古人生活,于是,眼睛感冒了,也不知究竟看哪一个好,最后终于一个也没有看完。
无论是读者还是观众,面对多种文学多种影视,就不一定去首选武侠首选武侠剧了,现在看来,偶像剧偶像小说似乎更是年轻一代的宠儿,而屏幕上受到欢迎的却是现代武侠剧,警匪+打黑+反腐=收视率。
所以,摆在武侠创作者面前的是一条充满异类竞争和充满多方诱惑的路,其实可以用做载体的渠道不少,看怎么利用了。但是首先,自身的创作永远是最基础的,莫说要超越前辈的水平,就算可以达到或接近已经难能可贵了。
四、第三条路
大学的时候见周围书店里琳琅满目摆的都是魔欢玄幻的小说,且要完成这类的小说似乎也不是难事,其中大部分都是同龄人在校时就已经写出的。
然而翻开来看,感觉有点晕,首先就是奇形怪状的外国名字,说实话,最懒的看的就是那些外国名字,所以至今,古典的小说甚至文言的小说都能看下去,但明知很不错的外国名著却没怎么看。
再看故事情节,大都类似,虚构个大陆,模拟个世界,发生的故事又好象是有中国特色的,不过这点比帝王戏进步,毕竟是洋人在演古装剧,而不是国人。但再看去,那洋名字下面的人物所作所为竟还和中国人差不多,这点又更加进步,说明全世界的人类早晚会一起进入共产主义,世界大同。
至于充斥其间的魔法拉,种族拉什么的,恐怕玩过《英雄无敌》系列的和砍过烧过《暗黑破坏神》的玩家都再熟悉不过,还是那群东西那些小丫呗!
所以喜欢看好来坞刺激视觉的大片,却不爱看那样的小说。
每当成群的人们在如痴如醉的欣赏着所谓各种幻的小说时,心中总会有种莫名的悲哀,那是一种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武侠小说日趋没落的悲哀。
山中无老虎,猴子跳出来演滑稽的霸王闹剧。
看到当今作家纷纷开始离开作家协会,以及所谓的少年文童大量的横空出世,感觉到文坛喧嚣的同时,也在想,是不是当普通的不会再普通的普通人也都能写出自我感觉良好的武侠作品时,武侠也就真正成为大众文化,深入民心了。
的确,写东西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我喜欢,我有想法,我认识汉字,就有勇气去写,这也是种个性得到极大发展的征兆吧。
然而,总以为,真正的大家可以让读者媚己,否则,就只能让自己媚俗了。
就在这媚己与媚俗之间,武侠还在艰难的走着他自己的路……
————————————————
思梦轩中无日月,满架书香我自知。
——思梦轩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