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外传》陶然亭一节:
但见四下里白茫茫的一片,都是芦苇。西风一吹,芦絮飞舞,有如下雪,满目尽是肃杀苍凉之气。忽听一只鸿雁飞过天空。程灵素道:“这一只失群的孤雁,找寻同伴不着,半夜里还匆匆忙忙地赶路。”忽听芦苇丛中有人接口说道:“不错,地匝万芦吹絮乱,天空一雁比人轻。两位真是信人,这么早便赴约了。”
……
蓦地里听得一人长声吟道:“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吟到后来,声转呜咽,跟着有十余人的声音,或长叹,或低泣,中间还夹杂着几个女子的哭声。
文字凄凉肃杀,静后伏动,悠悠的诗韵背后响起斫杀高潮来临之前悲伤的序曲,甚至已暗示了马春花程灵素等人的悲剧结局。《天龙八部》中阿朱之死一场雷电交加,雷电劈裂了大树,以大自然的剧烈壮观烘托悲剧气氛。当然也有激烈的生死之战之后的意境描写,如通吃岛上韦小宝击败郑克爽、风际中等人之后的奇异海景描写,都可使情节的发展有张有弛,读者阅读时不会有读古龙一样脑胀之感。
而《红楼梦》写景纯属写景,是为写实之需。这又是金、曹二位的不同之处。杨兴安曾分析金庸小说中描写擅用影像处理,有慢镜、近景特写、定格、长镜等各种视觉的组合效果。但《红楼梦》情态描写止于静态,决无闪回或蒙太奇,连慢镜和镜头推移都少得可怜;而且曹雪芹是那么惜墨如金的人,他追崇的审美标准落下当代一大段距离了。《红楼梦》虽未失宠,读者已越来越少。时代使读者的趣味改变,这也是文学面临的问题,文学作品总及不上影视剧有声有色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