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张啸林全传> 第61章 窝里斗,一代大亨死不瞑目(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 窝里斗,一代大亨死不瞑目(6)(3 / 4)

我的病已好,这药丸就留着,待以后复发时再用。

医生却拔出手枪,说道:“肌体无病,心中有病,这药非吃不可,这是大总统的命令。”

至此,赵秉钧方才明白,这是袁大总统赐死。无奈,他长叹一声,将药丸送进嘴里,只片刻,赵秉钧便七窍流血,挣扎一阵后,气绝身亡,成了袁世凯杀人灭口的第三人。时为1914年2月17日。

赵秉钧死后,袁世凯佯作悲痛万分,下令拨给治丧银一万元,按陆军上将例从优议恤。开吊之日,还派专使致祭,并亲书挽联云:弼时盛业追皋陶,匡夏殊勋懋管仲。他把赵秉钧比作古时辅助帝业的贤臣皋陶、管仲。怆怀良佐之余,又加优恤,谁会怀疑,是他杀害了赵秉钧呢?其用心可谓险恶、狡诈!

洪述祖在“宋案”内情揭露后,根据赵秉钧的指使,转道济南,去了胶州湾海滨的青岛德租界,剃须乔装,化名王兰亭。后鉴于全国舆论吁请惩办“宋案”凶手,袁世凯便派员去青岛,言明要将洪述祖引渡,押解北京处理。洪述祖知道袁世凯的手段,若被引渡,十之八九性命不保,便许以高价,买了德国警务长的一座蹩脚住宅,在这位警务长的庇护下,未被引渡。袁世凯不敢得罪德国人,便以“查无着落”了事。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一片讨袁护国声浪中忧惧而死。洪述祖以为时过境迁,“宋案”已被人遗忘,便绕道日本,秘密到了上海,化名张皎安,凭屋居住在美租界。他在青岛时曾向祥丰洋行借贷一万五千两,但走时连招呼也不打一个,祥丰方面以为他逃债,便追踪来沪,委托律师,向租界会审公廨控告他逃避债务。

1917年4月29日,会审公廨审理此案。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的国民党人立即商讨办法,决定逮住洪述祖,提出公诉。30日下午,当洪述祖从会审公廨出来时,被一个少年紧紧揪住,哭喊道:“洪述祖,还我父亲血债!”

此少年是宋教仁的儿子宋振吕,他与宋教仁生前的友人刘白等早已等候在此。众人将洪述祖扭往会审公房检察处,检察处经核查,确认供述祖系“宋案”要犯,遂移解北京地方审判厅。

经数次预审后,9月7日做出最后裁决,判处洪述祖无期徒刑。洪述祖不服,向北洋政府大理院上诉。岂料翻案不成反送命,大理院以北京地:疗院量刑太轻,改判死刑。

1919年4月5日,洪述祖被押赴刑场,处以绞刑。

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出现了一名传奇式的人物,他就是有暗杀大王之称的王亚樵。王亚樵从事暗杀活动是从1924年受命除掉齐燮元手下的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开始的。此后,他策划了多次轰轰烈烈的暗杀活动。

王亚樵的暗杀活动许多具有进步意义,因而引起了当政者的极大的不安。特别是他在1935年11月指派晨光通讯社的记者孙凤鸣潜入国民党中央党部,去执行行刺蒋介石的使命遭到失败后,他便成了蒋介石要暗杀的对象。

戴笠及其下属的军统特务开始了对王亚樵的搜捕。

为了逃避追踪,王亚樵从香港潜回,来到对蒋介石政权保持半独立的广西,并在梧州西江岸落下脚来。很快,戴笠的手下陈亦川也来到梧州。王亚樵的同伙余立奎被捕捉,从余立奎的妻子那儿,军统特务得到了王亚樵的有关情况,并由她引路找到了王亚樵的住所。由于王亚樵没有防范,这次他终于没有逃脱军统特务的魔爪。

几天后,《中央日报》刊出了王亚樵在梧州大东中街被刺身亡的消息。并称王亚樵身中三枪,被剑刺中两刀,形状惨烈。一代暗杀大王,竟然死于军统暗杀者的刀枪之下。

汉奸吐真言

1938年2月,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上海的帮会流氓成立了一个名叫黄道会的汉奸组织。该组织以发扬黄种人道德为号召,以青帮分子为核心,广泛吸收帮会分子加入,一下便发展到了一千多名会员。它在成立的一开始,就制造了一连串震惊上海的恐怖暗杀案,妄图以残酷的镇压来维持日本在上海的殖民统治。

黄道会杀手杨嘉初在新亚饭店暗杀了《社会新闻报》编辑蔡钓徒,事后又将死者的头颅割下,悬挂于法租界薛华立路捕房对面的电线杆上,还贴上写有“抗日分子结果”字样的纸条,以震慑民众。

不久之后,黄道会、曾寿康等奉会长常玉清之命,暗杀了拒不担任汪伪政府教育部长的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博士。该会萧柳翔与此同时又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暗杀了戴泳。

这一系列的血案激起了人们极大的愤慨,他们积极配合公共租界捕房进行侦查,终于在该会成立7个月之后,侦破了案件,惩处了黄道会的一些案犯,还对会长常玉清发出了通缉。这一举动对黄道会这个暗杀集团打击不小。

民国时期的有些暗杀案,在案件发生不久便暴露出了掩藏在其背后的不少内幕。由于其中的几个暗杀案是由当权者策划的,他们便一不做二不休,通过制造另一次暗杀来掩饰第一次暗杀。

1934年11月,蒋介石手下的军统特务暗杀《申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