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没有说话,但眉头微微皱起。
他当然知道软盘的局限性,长城内部的技术人员也一直在讨论存储的问题,硬盘是方向,但目前成本高昂,主要依赖进口,且容量提升也面临瓶颈。
林晚在一旁紧张地记录着,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
她能感觉到,会议室里的气氛,似乎因为苏九这几句话,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老板并不是一开始就兜售他的具体方案,而是在描绘一个未来,一个基于逻辑推演的、令人信服的未来场景。
赵建国端起茶杯,却没有喝,手指在杯壁上轻轻摩挲着,似乎在快速思考。
苏九适时地停顿了一下,给了对方消化的时间,然后才接着说道:“所以,我认为,在个人电脑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大容量、高速度、标准化的存储设备,将成为核心瓶颈,也是巨大的机遇。”
“我们今天想和长城探讨的,正是一个关于建立‘个人电脑硬盘驱动器’行业标准,并合作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乃至联合研发的初步构想。”
说完,他才将那份准备好的,相对精简的《关于规划个人电脑行业存储标准项目的初步构想》方案,轻轻推到了赵建国的面前。
“赵主任,您可以先看看这个。”
赵建国的目光,落在了那份方案的封面上。
“存储器……U盘……”他低声念叨了一句,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惊讶,有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恐怕真的不是来纸上谈兵的。
这盘棋的开局,似乎比他预想的,要更有意思一些。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苏九,这一次,眼神里多了几分真正的认真。
“好,我看看。”赵建国翻开了方案的第一页。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和林晚略显急促的笔尖摩擦声。
苏九端起面前那杯一直没碰的茶水,轻轻呷了一口。
嗯,长城招待用的茶叶,茉莉花茶,味道还不错,就是稍微凉了点。
……
赵建国接过文件,打开第一页,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闪存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他挑了挑眉,闪存?
没听过的新词儿。
他继续看下去,目光落在第一页。
“统一国内电脑存储卡的USB接口?”赵建国念出声,带着明显的疑问。
USB?
这又是个什么东西?
他继续往下看。
苏九看着赵建国的反应,心里跟明镜似的。
USB这个词,对现在的国内来说,确实是超前了。
但他必须提,这是他整个计划的核心之一。
“赵主任,我知道这些名词您可能暂时有些陌生,”苏九适时开口解释,“简单来说,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存储技术,我们称之为‘闪存’。”
“它的核心优势在于体积小、容量大、读写速度快、抗震性强,并且功耗低。”
赵建国没抬头,注意力全在手里的资料上。
他看得很快,眉头却越皱越紧。
资料上描述的这种“闪存卡”,体积只有指甲盖大小,或者稍大一些,就能存储几兆字节(MB)的数据?
甚至,理论上可以做到几十兆,乃至上百兆?
“几兆?几十几百兆?”赵建国终于忍不住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苏九同志,你确定这资料没写错?一个小小的卡片,存这么多东西?”
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怎么可能?
现在他们用的是什么?
是软盘!
5.25英寸的软盘,一张能存多少?
360KB就算不错的了!
后来引进了3.5英寸的,容量大点,也就720KB,顶天了1.44MB!
为了存个几兆的文件,得用多少张软盘?
哗啦啦一大摞!
眼前这资料上说,一个指尖大小的东西,就能顶替几十上百张软盘?
这简直……简直是天方夜谭!
赵建国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