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举动骗到,以他们先前逃离并州牧麾下追兵的应变来看,要从董卓的手下成功逃离也不算难事。可这一来一回间,却有些浪费精力。 一出不成功的诓骗,也有损乔琰的英名。 贾诩回道:“你是真这么觉得?若是代入韩遂的其他部下,你再看一看此事,又是何种感觉?光是这一点,这趟行动就已不亏了。” 听贾诩这么说,阎行不由陷入了沉思。 因麴演开城投敌的速度太快,导致响应了他行动的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有任何处境艰难之时,直接就完成了这个转换阵营的过程。 城是破了,人是降了,他们对并州军的武力震慑也有那么几分感知,却还少了对乔琰的尊敬。 从短期来看,平定韩遂之乱的这整场战斗中,只有在葵园峡的交锋有人员损失,对于人口数量本不算太充裕的并州来说,是件好事。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威严的不足,势必会埋下隐患!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让他们从生死之间走过一轮又得到开释的过程,去填补这份亏空。 阎行在表面上的降而后叛,正好起到了这个发作的由头。 在乔琰对这些人的“各司其职”安排之前,其实有过一个调兵遣将,意图将人给一网打 尽的举动,只像是出于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过错就将所有人都给牵连上的考虑,才没做出这个选择。 这一出将发未发的雷霆震慑,足以让人看出她若想要凭本事夺城,也不过时间早晚问题而已。 他们更不该对乔琰有任何一点小觑的心思! 能达成这个目的,乔琰已不亏了! 那么能否完成董卓这一头的任务,便没有这样重要。 当然,若能让事情循着既定的轨迹发展下去,总是要比失手更好的。 在乔琰对荀攸等不知情人士的解释中,贾诩和阎行前往洛阳是为了在他们随后进攻长安有一内应,以防在董卓穷途末路之际,对荀爽卢植等人造成什么生命威胁。 可贾诩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担负起的是什么责任。 他抬眼望了望天色。 因赶路的必要,此时正是凌晨时分,日头将升。 他看着天边的这一层曦光,忽然想到了那年秋收的时候,乔琰将他从白道川上的绥远城请到了那五峰山上的情景。 彼时的乔琰说这是“朝气满神州” ,何能不为之一搏。 不过如今,只怕是“风雨动天下” 了。 按照贾诩这个不喜欢给自己找麻烦的想法,他原本不应当答应乔琰给他委派的这个任务。 可既已上了贼船,又已知晓了她的抱负,贾诩又何必再做什么事事都不出头的愚蠢举动。 倒不如—— 先拿下一个旁人难及的功劳。 ------ 他们这一行人马直入司隶,才行出不远,就被段煨的部从给阻拦了下来。 自乔琰拿下高平后,董卓就完成了对麾下中郎将的布防调整,生怕乔琰直接从高平城进攻司隶而来。 到时候若再来一出神不知鬼不觉的兵临城下,那董卓就真是无路可退了。 故而段煨接手了郿县以西的防守以来,也将他先前在华阴屯田时候的精打细算本事,全用在了此地的布防上。 若不考虑大军直接过境碾压的情况,段煨此时的布置,已能称得上是铁桶一块。 阎行刚一入境,就被巡逻的岗哨给发现了踪迹。 纵然阎行连带着他的“下属”都堪称勇武,经历了两波人马的围堵,此时也落入了势穷的境地。 要不是阎行快速自报来意,只怕是要落个身死此地的下场。 而贾诩这会儿也没沿路来的这么舒服。 既要演戏,就得演个彻底。 作为一个人质,再怎么有凉州人向来敬重名士的标准操作,他也只能被人牢牢地捆缚了起来,被丢在了后方装粮食的小车里。 他透过被阎行从汉阳豪族处劫掠而来的粮袋,朝着外头张望,对把守此地的段煨,心中有了些数。 董卓此人的部将在洛阳损失惨重,却还是给他留下了几个可用之才。 这是董卓的幸运,也是……也是乔琰的幸运。 贾诩的眼中闪过了一瞬的微妙笑意, 便听前头传来了响动。 在阎行与段煨的部将交手又自报了家门后, 段煨本人已亲自赶来了此地。 听阎行说起乔琰已经降服了马腾,攻破了韩遂的消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