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汉到最后也走向灭亡了呢?”
张朝看着朱载垕道:“因为士族阶层的崛起,一个新的阶层必将代替一个旧的阶层;这是旧阶层的宿命也是历史选择的大势所趋也!也是因为这个历史的大势才造就了如同秦朝一般短暂而伟大的三国时代。而三国时代的出现也是因为士族阶层的作出来的!”
朱载垕被张朝这一句话给吸引了,打断了张朝的话语,笑道:“皇儿刚刚言三国是因士族阶层的作出来的,不知和解呢?”
面对朱载垕的询问,张朝也只好转回去讲解三国是如何被士族阶层给作出来的:“东汉末年,最有影响力的而且最有实力的士族代表当属袁绍为代表的河北袁家。在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士族阶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完全具备替代当时的统治阶层——贵族地主阶层。但作为士族阶层代表的袁绍却在平定十常侍的过程中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想想这十常侍充其量也就是受宠的宦官,要抓他们只需遣一位普通的衙役带上几名衙差便能完成的事。但不知道袁绍是那个筋搭错了,跑去将远在凉州的董卓给请到京城。而之后的结果便是秀才遇到了兵,门阀遇到军阀,笔杆子遇到枪杆子。如此历史便给士族阶层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直到曹丕篡汉,接受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之后,士族阶层才算掌握了国家的政权。”
朱载垕听完张朝这段话,不由得感叹道:“听你一席话,不仅让朕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还对朕过往的认知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升华。谈完了秦朝与三国这两个短暂的时代,那接下来就该说说隋朝了吧!庶族代替士族的时代。”
张朝见礼道:“是的!诚如父皇之言,隋朝的短命除了隋炀帝的倒行逆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庶族的崛起。与士族因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崛起,而庶族的崛起因科举制而走到历史的前台。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一般的民众通过读书便可出仕为官,而已经走到尽头的士族阶层自然不会轻易交出原本属于他们的利益;加之民众的反抗使得隋朝如同秦朝那般生的伟大而死的窝囊!”
朱载垕一听张朝这话,忍不住笑了出来“哈哈哈”:“生的伟大,死的窝囊!但不知皇儿为何会给这两个朝代下如此之评语呢?”
张朝看着朱载垕说道:“秦一统六国,奠定了我中华万世之基。从衣食住行的小事,到国家的政治制度;那一个朝代不是延续秦国之制呢?这便是生的伟大,二世而亡让其后的汉朝捡了个大便宜;直到今天我们所追忆的也是强汉;那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多么提气的一句话。但我们不要忘了是秦朝奠定的万世之基,才有汉朝的强盛,我大汉民族的崛起。故,我们要给秦朝以客观的评价;如此方能继往开来。否定秦朝便是否定我大明的立国之基!”
“至于,第二个生的伟大死的窝囊的时代便是隋朝。至于隋朝,那更是你我这些普通的人该感谢的时代。她所创立的科举制度,为你我的今天奠定了最基础的保障。隋文帝杨坚废止中正官,开创科举制。隋炀帝杨广始建进士科,企图从世家大族手中完全夺回选官人事权,从而引起高门士族对此极为不满,竟称科举制度和进士科是政烦于上,人乱于下。失去高门士族的支持,而寒门庶族还没有崛起从而导致了走庶族路线的隋朝灭亡。”
“看清天下大势的唐高祖李渊选择重新回到士族阶层中去,并依靠抛弃了杨广的关陇门阀支持建立唐朝!李渊在见礼唐朝之后虽在形式上做出了退让,废除隋朝之制,依北周、北齐旧制,每州置大中正一人。但仅是此时的大中正已经全然不是魏晋时期的那般具有权力,更多的只是名义上的官职,朝廷的用人实权却在吏部。到太宗继位之后,一边大量提拔重用了房玄龄、魏征、马周等关东寒士,让他们进入为朝廷的决策中枢,与高门士族相制衡。”
“最后直到武则天这一代女皇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还创立殿试,首开武举,推重进士科,大量增加科举入仕名额,同时广开仕途,滥赏勋阶,大量提拔寒门小吏进入官场,身居高位,参决政事。所以说,我等除了感激隋文帝等人,同时也要对这位女皇心存感恩之心。没有她就没有今日的科举!对不住,一时激动了没有收住;还望诸位大臣不要怪罪于我!”
“从秦朝和隋朝这两个生的伟大而亡的窝囊的朝代,我们除了去思其所亡之原因,我们还有研究这两个时代被后的所亡的真正原因。因为这两个短暂的时代之后随之而来便是被传世万载的汉唐盛世。在这个两个辉煌的时代其背后创造这两个时代的奠基者却被人们所遗忘而变成了暴政的代名词。但其背后的原因,却是无奈的现实。两个新旧交替的阶层,作为旧势力必然会捍卫其既得利益,而新的阶层也要保护自己的成果,如此才造成这两个伟大的时代二世而亡!”
听完张朝这番简直就是为两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时代翻案的言论,在站的自然有人会不接受张朝的此番言论;面对如潮水般的言论攻击。高拱与张居正这些政坛老油条自然不会加入战斗,他们自然笑看张朝如何应对这些攻击。而朱载垕此时也没有出面叫停,他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