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此好的一个机会,高拱与张居正也不愿如此轻易的放弃;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是实现自己海清河晏的政治理想的机会。
就在二人走神之际,户部尚书张守直出列见礼言道:“臣虽执掌户部不就,但就王爷刚刚之言可谓是深有体查。而这其中的腐败还不止王爷所言的那般单单的三点。这税赋背后的腐败可谓是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故臣附议对现行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
张守直的出现不仅化解了高拱与张居正的尴尬难堪,也给二人的改革大计注入强有力的心理准备。因为,朱载垕并没被张守直的话语给激怒;相反还让张守直谈谈具体情况。
对于一项腹黑的朱载垕再次表现出其腹黑的一面;因为对于他所治下的“天下”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是靠这下面的臣子上奏的奏疏来了解。而自从上次与张朝给他谈了一次关于文官集团如何抹黑自己的皇叔——朱厚照时,他对文官集团的信任也随之瓦解!当“绿倪事件”之后,宦官集团也被打压下去。现在的司礼监又回到他父亲嘉靖朝的时候,就负责对内阁送来的奏疏签到画押而已!
本就抱着被廷杖的张守直见朱载垕要求自己继续说说,谈谈具体的情况。打开话匣子的张守直一股脑将自己所查察知晓的财政问题一一说明。最后言道:“虽然朝廷一直致力于改善自正德时期便遗留下来的财政赤字问题,但往往是通过加派新的徭役及赋税;但这不仅没有改善朝廷的财政状况。通过新增名目收取的赋税不是用于边事和南方的平倭。便是耗于王爷刚刚所提到贪腐!”
“据我查察至正德时期到先帝及皇上财政赤字,正德时期多达三百五十万,而先帝时期更是多达四百七十万两;到了皇上元年三百五十万两!短短几十年财政赤字一直居高不下,除了开支大更多却是收存在的问题。按王爷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说便是土地问题。而过往的户部尚书们往往强调开支上的节余,而不注重从源头上去寻找问题。而就臣下看来年年的财政赤字不仅应该在开支上找原因,更重要的臣下以为当多多找找源头上的问题。没有收,那来支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