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新明一五六七> 第28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6章(2 / 3)

如此甚好!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防止腐败的出现。”

一听高拱这话,张朝不由得佩服其眼前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不愧是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的老人。这思维、这反应要不是自己比他多了四百的年的见闻,说不定还真就比不上这些“人精”!

张居正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但如此苛刻的条件;会不会给一些工程出现质量的问题呢?”

张朝转眼看着张居正道:“次辅大人所谈及的问题涉及到另一个层面的管理制度。对于这个制度我将其概称为评估及问责制!评估,就是在事先将所要做的工程进行庙算。例如修一段边墙需要用多少钱粮及人力,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评估,评估之后,再由相应的负责部门上报户部,户部在进行进一步核算之后认定修这段边墙需要这么钱粮;上报内阁,内阁做出批复之后;户部给与相关部门钱粮。”

“如果在工程修建中存在贪腐问题,无非也就几种情况而已。克扣民工钱粮,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等!克扣民工钱粮这由都察院进行监督;至于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这样以牺牲工程质量来谋取不正当利益还由相关的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如验收达不到要求则进行反工。所带来的损失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还有一种情况便是当时没有出现问题,而事后出了问题。这就也要对相关负责进行追责。例如,这段边墙设计使用年限二十年,但十年就坏了,朝廷便可对当初主持修建边墙的官员进行追责!”

听闻张朝如此言道,具有敏锐政治嗅觉的张居正和高拱都顿觉茅塞顿开;仿佛看到一种全新吏治改革的希望。二人都在心里对张朝口中所言的“问责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张朝此时却正在从另一个层面对大明朝现行的赋税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整改意见。

看着张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令身为户部尚书的张守直心情激动;他从没有见到有人将现行的税收制度利弊讲得如此透彻明晰!

“我大明现行的赋税制度多为中央税及中央地方共享赋税制度;虽说地方的赋税从现行的制度来看占比并不多,但较前代各朝我大明朝廷对地方赋税的控制并不太严格,地方也拥有其相对独立的部分财政收入。虽然此举可缓解朝廷及地方的财政压力,但也为那些不良官吏的贪墨提供的机会!据我多年在地方的生活所得出的经验,地方上的不良官员往往在朝廷的跪地之外增加税赋,或者利用各种朝廷的赋税制度给予地方的权限而巧立其他名目征收其他体制意外的税赋。”

“这其中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加派田赋。在我所游历的我大明的各司府州县在征收赋税时往往都要在额定的税收之外收取加耗,名义上是为了抵补运输存储的损耗,但实际上往往是多征收。我曾游历到河南的某县时曾发现这个县在抵补损耗之后,居然多收取了两千多两白银。这基本上赶上了一个普通县的一年的财政收入。而这些不造册上交的民脂民膏自然流入某些不良官员的口袋之中。而在一般的县府这样的体制之外而不上交的税收在其他县府也大量存在。因此我建议对我大明的赋税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

一听这话高拱与张居正都不约而同的向张朝看去,眼睛流出别样的神色。因为这是张朝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大明现行的制度进行改革。以前张朝虽然在朝堂之上谈论当下大明皇朝所存在的时弊,但却从来没有明确谈及过改革之事。故,高拱等有志改变时政的官员都不约而同地看着眼前这位二十出头的少年!

“第二、便是所谓的网罟之征与湖港之税。在这两个存在许久的地方税收,朝廷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亦或者制度来加以管理。而地方官员多是上下起手,当然也有个别清明廉洁的官员对此有所收敛。要知道在一些地方全靠这打渔为生,还有稍有人气的港口这两项税收可都不小数目!”

说道这里张朝转眼看了看众官员,转身看着朱载垕道:“这第三点,我想诸位大臣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也就不必我多言了。这便是罚银!脏罚之征虽说有朝廷的法规在哪里卡着管着;虽说这些罚没的银子大部分上缴朝廷,但地方还是常常坏法不明,巧立名目多征装进自己的口袋。至于其他的像什么公堂钱,徭役银这些名目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更可气的是有些地方官员有些不知所谓的赋税往往巧立于徭役银的旗号,致使税银名目繁多,而民众的负担越来越重。故儿臣建议对朝廷和地方的税收进行全面的核查并加强对地方税务的管控。做到朝廷与地方的税务工作的统一!”

面对张朝第一在朝堂之上明确提出对现行的制度进行改革的要求,朱载垕还有一些没有回过神、品过味来。对朱载垕来说张朝的改革言论他不止听闻张朝谈论。但像今天这般明确提出改革之政略还是第一次。故朱载垕一时也没有主意,转眼看了一眼张朝;又回眼看着高拱与张居正道:“朕的天下可真如晋王之言那般昏乱不堪?”

面对朱载垕的质问,高拱和张居正虽有意明言;但却不敢对此作出任何附议。因为,此事是堂堂的一国之君的质问;任高拱与张居正如何位高权重,这二位也不敢对此作出任何评判。但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