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话说大清朝> 第2章 悲惨遭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悲惨遭遇(2 / 3)

(虽然她是继母)和自己的父亲产生大矛盾的。除非他是熊孩子,但史书记载,努尔哈赤从小就很有志气,勤奋好学,喜欢读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他喜欢读的书。那么努尔哈赤是熊孩子么?你能说喜欢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孩子是熊孩子?显然不是。智商低下的父亲将继母的话信以为真,根本没有考虑努尔哈赤究竟说没说过这些话,可能是还有一点亲情在他和努尔哈赤之间。直到努尔哈赤19岁时,明万历1577年,努父提出正式分家,只分给了他很少的家产。后来,父亲不忍心,又分给他一些家产。可是有志气的努尔哈赤谢绝了父亲的好意。如果他们知道他们撵走的是未来的君主,肠子都得悔青了吧?就这样,努尔哈赤开始浪迹天涯,天涯指的是辽东。

投奔外祖父

赫图阿拉有肥沃的沃野,适于农业耕作;四面环山,大小溪水,河流纵横交错。这个自然条件很适合打猎,网鱼,而且种类繁多的奇珍异宝在山上生长着,诸如人参,蘑菇,松子,榛子等,以及飞禽走兽,无所不有。女真人们在这里生活,早已过度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阶段,无论是围猎,或者是网鱼,早已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从事这些活动的需要,女真人不论男女都掌握骑射这项基本的技能。努尔哈赤从实践中练成为骑射高超,武艺精通,体格健壮,意志坚强的人。

从19岁到25岁起兵前,大约6年多的时间,是努尔哈赤浪迹辽东,独自“闯世界”的时期。毕竟小努没分到多少家产(后来他爸给的被他拒绝了),所以为了生存,再大的风险他也去敢闯。别看他年纪轻轻,却很有经济头脑,他历尽千辛万苦,进入深山密林采挖人参,采集大量蘑菇,木耳,松子野味。他到抚顺“马市”将这些东西售出,每次都有大量的收获。可是,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东西越来越不好卖。怀有雄心壮志的努尔哈赤不甘心这辈子仅仅是成为一个商人。他觉得应该为自己的民族做些什么,一天,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决定参军。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外祖父。

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叫阿台,阿台的父亲是威名远扬的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塔克世(努尔哈赤他爹)娶了阿台的女儿,努尔哈赤即为其所生。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的长子叫礼敦,而礼敦的女儿又嫁给了阿台为妻。(家族关系错综复杂,我不禁捏了一把汗)。他们亲上加亲,关系极为密切。当努尔哈赤来到外祖父的身边,他正确的判断了此人未来必定有大作为,便把自己的兵权交给他,这是阿台这一生做的最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也为建立后金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殊不知,努尔哈赤参军的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壮大女真。但是他却不知道,他的外祖父和曾外祖父阿台和王杲干的事情不是保家卫国,而是造反!赤裸裸的造反!他知道他所投奔的军队是造反派时已经为时已晚。造反很鲁莽,后果很严重。年轻的万历先生生气了,命令辽东总兵李成梁出兵镇压。可惜的是王杲有勇无谋,输的一败涂地,本人被俘,押到北京,斩首处死。在明军追杀的同时,见势不妙的努尔哈赤便领着弟弟来到李成梁的马前,哭诉自己的遭遇。李成梁原与他的父祖关系很好,一听说努尔哈赤兄弟是塔克世的儿子,对他们的处境很是同情,就把他俩留在军中,让努尔哈赤做了他的侍从。

父,祖被害

明万历十一年(1583)二月,阿台兄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竟要玩一把大的。阿台率领阿海等女真酋长和大批群众,分路闯入明朝边界的城墙内,深入到了沈阳城的南浑河。感受到了阿台严重威胁的成梁兄,别提多难受了。李成梁决定进行讨伐,欲将之一举剿灭。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虽与王杲,阿台有着亲戚关系,但是他们并不支持王杲,阿台反明。相反,他们仍忠于明朝,还帮助明朝消灭阿台。

这天夜里,李成梁把军队分成两路:由他亲自率领一路攻打阿台所据古勒山寨,另一路以辽阳一名副将为帅,专攻阿台同伙阿海酋长的营寨。这阿海很明显就是个饭桶,明军一到,其部署纷纷逃走,阿海很快就被击杀。击杀阿海之后,副帅就回军赶往古勒山,与李成梁回合。但李成梁的进攻却很不顺利。

看到久攻不下,损失众多的明兵,李成梁难受了。他捋了捋胡子,看来不能来硬的,只能智取呀。他在第一时间想到了他手底下的一个谋士,叫尼堪外兰。

这家伙对李成梁说:“将军,可以劝降,就跟他们说他们已经被包围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于我大明王朝,并且谁要是杀了阿台,重赏千金,等到城里的人拿着阿台的人头出来投降,将军可将他们全部杀光,以免除后患。”

“这主意不错,就交给你去办吧。还有,留着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的性命。“

”小的明白“

”去吧!“

这天夜里,明军停止了攻击,尼堪外兰出现在寨门外。(我有一个很大的疑惑,为什么他没被乱箭射死?)尼堪外兰对着里面的人喊道:”别费力气了,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唯一的出路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