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这鱼什么时候能上钩?”
“安静,钓鱼讲究一个耐心……”中年道士对少年说道,“这钓鱼有几个诀窍,一是……”
少年打断了师傅的话,“话说回来,师傅,钓鱼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们是出家人呐!”
中年男人道:“谁说和尚不能吃肉,和尚也是人啊。偶尔一次两次没事的,不吃饱了哪来的力气求佛念经?”
“真是这样吗?”少年疑问。
“那还能有假吗?你若是不愿意尝这鱼的滋味,待会儿我一个人吃就是。”“那怎么行!”
“那你就安安静静在旁边待着,别吓跑了晚饭。”少年果然不敢再多说一句话,只看着水面呆呆出神。
这中年和尚名叫长明,出家时间不足两年,小村中庙小僧少,上任方丈已经西去。庙中仅仅剩下师徒二人。他以前随意惯了,现在当了和尚仍然忍不住开荤酗酒。少年十一岁出头,一年前村里发瘟疫亲人去世,便被方丈带到寺里生活,顺便拜了长明为师,法名清风。
少年正看着水面发呆,忽然见到鱼饵一沉,还没来得及出声提醒,长明已经起杆。清风高兴的叫了声好,正要将鱼儿从钩子上取下,长明道:“听!”清风凝神静听,却是什么都没听到。长明知道他心意,说道“别急,等等”
过得一会儿,哒哒的马蹄声自远方传来,并且伴有声声嘶鸣。“看看去”长明放下鱼竿,牵了清风的手寻着声音来源快步赶去。
两人闻声朝林中走了一里左右,见到一青衣男子正从马上摔下,那马也支撑不住,倒在地上就此死去。
两人对望一眼,向那乘客奔去,长明扶起男子,发现他全身沾满鲜血,怀中居然还抱着一个婴孩。长明以内力输入他体内,一顿饭的功夫男子艰难地睁开了眼。男子朝师徒两看了一眼,微微点头算是感谢,立即朝怀中的孩子看去。
那孩子睡得正香,完全没有受到影响。男子说道:“这位大师,我想请你……帮个忙……”他重伤之余,说话断断续续,长明正打算制止,男子右手扬起,意思是让长明等他说完。
……
时光匆匆,七年转瞬即逝……
“师兄,我这招练得还可以吧”“差得远了,我当初练这招可是花了三天时间,你慢慢练吧。”“小弟我天赋异禀,哪里需要三天,再过三个时辰肯定能行。”
清风道:“你不要嚣张!练完这招还得抄书,别忘了”“……”清风说完便出门了。
少年独自练习了半个时辰,感到十分厌烦,心想不如先休息一会儿。这少年就是当时长明与清风二人从林中带回的小孩,姓吕名文佑。受那人所托,长明抚养他长大,不过只收他为徒没有让其皈依佛门。抄书是长明让他学习识字的手段。这些经书吕文佑每本看个一遍就能记个大概,顶多三四遍就能熟记,而且久久不忘。自三岁开始抄写,早就抄完了。不过他心里打着小算盘,不向师父说明,这样免得师父买了新书让他来抄。如此一来,每次检查只需要拿一份给师父就好。
“文佑”门外传来呼唤,听声音就知道是他几个朋友——村里的孩童。“干嘛呢?出去玩吧”
“正好没事,去哪儿?”
“后山,我爹给我做了个弹弓,正好去试试”。大牛道,人如其名。虽然只是八岁的孩子,但个头已经赶上一般十五岁少年的个头,身子也壮。其他几个孩子也赞成,一个个跃跃欲试。
吕文佑正感到心烦意乱,这时有玩伴当然高兴,满口答应。毕竟他一个七岁孩童,玩耍取乐才是心中所向,就算没有玩伴来邀约,再过一会儿他自己肯定也是要偷懒的。
五桐村,村口有五株高大粗壮的梧桐树。村子的名字也因此而来,村中人家本就不多,前些年瘟疫发不少村民来不及救治,现在村中也就二十余户人家。五桐村离其他村落相隔不算太近,村里小孩也没那胆子跑出太远,就这么几个经常一起玩耍,感情因此非常之深。
小庙在村子后方的半山腰上,几人从庙中出来往后山走去。“臭小子!功夫练完了么?”清风正从山下回来。
吕文佑叫道:“师兄,小弟我天赋比想象的要高啊。早就练得八九不离十啦。”话音未落,众小孩已经跑远。
清风回到庙中,进药房取了几味药材放到药壶中煎。他刚才到山下去探望一村民的病情,调查清楚后回庙里来煎药。
几年前,清风家人都死于疾病,就是因为村里没有医生。到了十二岁那年清明,祭拜完父母。清风就对长明说自己想学医术,长明自己不会,于是把清风送到最近的镇上和一个老医生学了几年。
一个时辰后,清风带上煎好的药下山治病去了。
后山。小铭喊道:“这小麻雀才这么一丁点儿,放了它吧。”原来是大牛带头来打麻雀试弹弓,小铭不忍心看着这只小雀轻易死去。
“反正它长大了也是要死,那又有什么分别?”一休说道。
“晚死总比早死要好的多”
吕文佑听了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