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十足。
这样的赛后花絮,刺激得场内观众和各路媒体,兴奋得嗷嗷直叫,怂恿着首富先生下场应战。不过唐焕非常矜持,微笑着对镜头挥了挥手了事。
这个小插曲,自然会被所有媒体拿出去全民娱乐一下,本来也就如此而已,但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奥运最后一天别出心裁地制作并播出了一期娱乐节目《唐的奥运观战足迹》,来盘点这半个月以来,首富先生和普通民众在喜欢观看的项目上有什么异同,顿时收视率爆棚。
毫不夸张地说,花巨资竞购到洛杉矶奥运会美国电视转播权的美国广播公司和透纳广播公司,赚大发了,收视率节节攀高,直接提升了广告的价值。就连肥皂剧也受益匪浅。
不过,负责转播的两家广播机构当中,透纳广播公司得到的好处显然更大,观众们可谓是好评如潮。这是那些不服气暴发户拿到电视转播权的人所始料未及的,本来他们还等看笑话呢。
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成功表现,究其根源,从派拉蒙跳槽过来的巴里·迪勒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后面。唐焕所提供的数字视频技术,同样功不可没。
所谓的数字视频,自然是相对传统的模拟视频而言,其采用数字的方式来记录视频资料。
这项技术始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Thomson-CSF、Ampex、NEC三家公司分别推出数字视频制作设备的解决方案;接着博世、RCA、Ampex三家公司又在录像带存储上拿出了解决方案。
到了1982年,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发布了一个名为BT.601的标准,用以规范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唐焕一直积极推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触角,从传统的数值计算、数据处理,伸向电子游戏、通讯、多媒体等新兴领域,其在数字视频方面拿出的技术集大成者的产品解决方案叫做Digital-1系统。
现阶段。模拟形式的VHS家庭录像机,刚刚在经济发达地区普及开来,正是收割利润的好时候,唐焕还不至于和自己过不去,在大众消费级市场过早启动包括VCD在内的数字视频应用,他的策略是由高到低,首先瞄准了广播电视级的高端应用领域,Digital-1系统便是如此。
相比于其它业内先行者还只能在某些特定业务环节上使用自己的产品,Digital-1系统已经可以全面应用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播出流程了。
唐焕之所以能够再次后发先至地占据业界领先优势,得益于数个方面的综合作用。
首先。已经积累下了足够资本的唐焕,可以非常轻松地把课题分发下去,让大量的技术专家按照自己给出的方向和思路,进行基础研究。并快速拿出结果。
就拿音频视频的压缩和解压缩来讲,其中涉及到不少数学问题,唐焕就把一些通用的课题放到中国大陆去研究,所需人力成本低得他都不好意思。
不过,如此一来,诸如JPEG、MPEG、VCD等等的概念。都和原本时空里有了很大不同。
其次,在研发之后的制造领域,FAB1、FAB2、FAB3三家半导体工厂,1微米制程的工艺水平已经完全成熟,其所生产的芯片当中,CISC架构的摩托罗拉MC68020,最高运行频率可以达到40Mhz;RISC架构的自家设计的Holder1以及Holder2系列处理器,最高运行频率可以达到80Mhz;某些集成电路的最高运行频率,甚至远远突破了100Mhz。
在这个基础上,数字视频编码和解码的速度,都达到了堪当实际应用的标准。
最后,不管如何研发和制造,都要落实到应用领域,如果没有人来买,那辛苦折腾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时候,唐焕在电影、电视台等领域的投资,就发挥了一个带头使用的作用,寰亚电视和有线电视新闻网便是Digital-1系统的第一批用户。
这套数字视频应用解决方案的视频采集设备之一,就是数字视频摄像机——D-VHS摄像机,大致分为低端的隔行扫描和高端的逐行扫描两大类。
唐焕进入录像带领域,一大目的就是尽快在这个已经发展成熟的领域里拿到一套技术体系,高傲的索尼拒绝了他,JVS就成了合作伙伴。
在原有录像带格式VHS的基础上,唐焕迅速推出增强版的格式S-VHS,并为家庭录像机之外的肩扛式摄像机发开出尺寸更小的袖珍录像带VHS-C。
更为重要的是,唐焕还推出了在录像带上进行数字存储的D-VHS格式,给计算机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JVS和松下,可谓是抱上了朝着正确方向大踏步行进的大腿,不知道省心省力了多少,因而也从VHS的老板变成了最活跃的店小二。
D-VHS摄像机会对采集到的数字视频,进行轻量级的快速无损压缩,并记录到D-VHS格式的录像带上,然后电视台便可以直接播出,或者通过Digital-1系统进行各种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