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约翰?沃诺克和查理斯?格什克两人脸上难掩喜色,唐焕扳着手指头,悠然道:“我把OpenType、PostSript两大标准,PageMaker、Il露strator、Photoshop三大软件,交给Adobe运作。切记,不能因为我们在桌面出版这个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就高高在上。你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执行进攻性的销售策略,跑马圈地,掌握市场占有率。”
在原本时空里,凭借PostSript起家的Adobe,从成立开始的整个198年代,其利润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打印机上的PostSript方案实现,即Raster Image Proessor——光栅图像处理器的高昂授权费用。
这个时期的Adobe,运作模式还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吐个吐沫是颗钉,销售策略上欠缺灵活,完全靠着独创的技术闯荡市场。
PostSript方案实现类似于智能手机的芯片解决方案,高通拥有大量3G专利,卖的东西也黑,手机厂商只能认了。
但是,市场从来就不会缺少搅局者,于是,联发科出现了,高通无法安逸了。
Adobe在PostSript上的市场境遇,也大致如此。
但随着RISC技术的兴起,很多基于这种处理器的新平台纷纷出现,第三方的PostSript实现方案变得相当普遍,其它厂商们自然不会再逆来顺受RIP的昂贵,以及通常只能在少数一些特定硬件上运行的弊端,而Adobe也是经常在支持新平台方面落后一步。
这种被动在高端和低端领域体现的最明显。凭借新硬件所提供的新特性,达到更高指标的打印机,得不到Adobe的及时PostSript方案实现;而低端打印机无法接受价格不菲的授权费用。
许多廉价激光打印机,干脆不支持PostSript,它们的驱动程序根本不使用PostSript。
当需要在这样的打印机上使用PostSript时,可以使用一个名为GhostSript的自由软件,其属于一种PostSript解释器。
GhostSript使用主计算机的CPU进行光栅化处理、将结果作为一个大幅的位图,发送到非PostSript打印机上,从而实现打印PostSript文档。
同时,GhostSript也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预览PostSript文档。以及将PostSript转换成如TIFF和PNG这样的光栅图形或者如PDF这样的矢量格式文件。
说到底,就是因为随着计算机的硬件性能不断提高,CPU快了。内存大了,Adobe的PostSript实现方案和汉卡一样,不需要借助单独的硬件执行,个人电脑的主机就能全部包办了。
另外一方面,Adobe通过PostSript垄断打印机市场,引发了微软和苹果这两家公司的不满。于是联合起来试图将Adobe从独霸的位置上拉下来。
微软公司将它购买的TrueImage PostSript解释器授权给了苹果公司;而苹果公司不再与Adobe保持步调一致。比如自己的打印机不只使用Adobe的PostSript的方案实现,并将它的新字体格式TrueType授权给了微软公司。
一个技术标准混到这步田地。无论它当初如何成功,都会变得四面楚歌、岌岌可危了。
如果Adobe只靠PostSript过活。一条路走到黑的话,估计也会和大部分硅谷的公司一样,要么倒闭。要么被收购。
好在Adobe及时地进入了消费软件市场,推出了Il露strator,并且机缘巧合地得到了日后的旗舰产品Photoshop。
更为重要的是,进入199年代的Adobe和EA一样,学会了资本操作,把对手的产品买过来,该停的就停,该并的就并,算是领略到了垄断手段的真正精髓。
熟知Adobe崛起之路得失的唐焕,自然要避免一些失误。
现在的Adobe,背靠着哲儒,在实力上并非原本时空里公司初创阶段的寒酸处境可比,产品线的丰富程度与生俱来,也就没有必要在PostSript上杀鸡取卵。
一个技术标准,如果没有大批伙伴积极地追随和热捧,那也就只能自己过家家了。…
怎么让合作者真心实意地扑上前来?唯一的手段就是利益均沾。
唐焕给Adobe的方针是,不要在PostSript和OpenType的授权费用上太黑了,以推广为主要目标。
价格适中的PostSript方案实现,可能会给自家的激光打印机招惹来强力的竞争对手,但打印机市场本来就是强者林立的格局。
低廉的OpenType使用成本,可以吸引一些名流来创造自己的字体,并且能够通过字体使用的授权赚点小钱,这无疑会给整个方圆电脑平台带来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