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我本三国一路人> 第十四回 互相利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回 互相利用(1 / 2)

为了名声而作秀,这种事不管古今中外都很常见,而陆仁作为一个现代人,在穿越之前对各种各样的名声炒作事件早已是司空见惯。在这一基础上,陶谦任命糜竺为徐州别驾,与其说糜竺是因为有名望而做官,到不如说是陶谦在用这种方式来缓解一下糜氏与陈氏之间的矛盾,甚至可以说陶谦是在玩让两家互相制衡,以防一家独大的政治手腕。

当然在这种背景之下,糜竺其实是不太可能像陈登那样真正的介入徐州政治圈的,所谓的徐州别驾一职,更像是一种挂名的虚职。糜竺想要盖过陈氏,就得尽可能的提升名望,进而得到徐州士人圈的认可。而就在这个时候,徐州这里突然冒出来一个疑似大名士蔡邕的弟子,身上还带着蔡邕遗留下来的曲乐,糜竺当然要抢在陈氏的前头,把这个人客客气气的请回去再供起来,然后借着把蔡邕遗留的曲乐发扬光大的机会来赚取名望……这个人当然就是我们的陆仁了。

想清楚了这些,陆仁甚至都敢肯定的说,哪怕自己实话实说的告诉糜竺,自己玩的曲乐其实和蔡邕半点的关系都没有,糜竺都极有可能会想方设法的把陆仁和蔡邕硬扯上什么关系。

那陆仁又会不会坚决的推辞掉糜竺的招揽?答案是不会!且不说陆仁得担心拒绝糜竺之后会惹来的麻烦,比如说让陆仁没地儿卖柴,断掉陆仁的经济来源之类的事,陆仁自己这里还担心着两个来月之后曹操攻打徐州,自己能不能及时的躲掉的事呢!糜竺现在来招揽自己,不是正好给了陆仁一个绝佳的避难所吗?毕竟曹操攻打徐州是没有能攻下郯城的,而自己要是能躲到郯城城内糜竺的家里去不是很安全吗?再说得难听点,还天天都能好吃好喝呢!这么好的事不答应下来就是笨蛋中的笨蛋了!

不过这会儿的陆仁想归想,脸上却不敢表现出来,而是故作为难的道:“糜别驾,这恐怕不太好吧,毕竟、毕竟我只是从蔡中郎里偷学了一点……”

糜竺是生意人出身,查颜观色的本事可是一流的,他哪会看不出陆仁心中已然意动,只不过他把陆仁的故作为难,误看成了陆仁在心理上对自己的身份还有些顾忌,当下便赶紧的劝诱道:“陆先生无须为难。须知自蔡中郎故去之后,欲求蔡中郎生前所著文章、音律者极多,但皆恨苦求而不能得。义浩若能将蔡中郎所遗曲乐传行于世,世人只会铭感陆先生之义,又岂会对陆仁先持以非议?”言下之意不外乎只要你带的东西是真的,谁会管你是不是蔡邕的弟子来着?

陆仁见状觉得火候也差不多了,再要是推辞下去,万一有点什么变故,自己的避难所计划要是泡汤了那岂不是会让自己欲哭无泪?这个时候见好就收才是最要紧的。不过陆仁也很清楚自己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有什么“恃才傲物”之类的举动,得尽可能的谦恭一些,换句话说这个时候还是把尾巴夹紧一点的好:

“既然如此,陆仁从命便是……唉,回想我年幼之时为求糊口在蔡中郎府中为役,蔡中郎见我年幼力弱也是多有照顾,至少从来就没有让我受过饥寒之苦,此恩不能不报。现在蔡中郎身故,昔日编写的曲乐又多有遗失,我曾受蔡中郎衣食之恩,是应该把当初从蔡中郎那里偷学来的一些音律流传于世。”

这几句话一说,糜竺顿时大喜,毕竟他要的就是这个。

但是陆仁可没笨到别人给好处就拿的地步,自己的后路还是要留足的,因此向糜竺不紧不慢的道:“只是陆仁有几个约定,还望糜别驾能够应允。”

“但说无妨!”糜竺可是财大气粗的主,还怕你提条件?

陆仁低下头很仔细的思索了一会儿,自认为盘算得没什么问题了之后才道:“第一,我虽艺出于蔡中郎,但绝不敢以蔡中郎弟子而自居。当有人向糜别驾问及于我时,糜别驾当以实相告。”

不能顶上蔡邕弟子这个身份的事是第一原则,必须坚守,否则多半就是在找死。毕竟现时点的糜竺和陈氏之间斗得挺凶的,要是陈氏那边拿“蔡邕弟子”的这个身份来作文章,陆仁可自问完全没有顶得住的可能。而坚持说自己当初只是个小杂役,别人应该就没什么下手的地方,这年头哪个世家大族的手下没个成百上千的家奴杂役的?你能上哪查去?

反过来说,你真要是对一个小杂役盘问不断,别人都会说你这是在有意的为难,糜竺只要不是笨蛋也会借此反击。而这个用陆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退为进的一策,反正我从来就没有说过我是蔡邕的弟子,你能把我怎么样?

再看糜竺。糜竺也是聪明人,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太过强求的,所以马上就向陆仁点头应允道:“这个自然!陆先生是诚实之人,糜竺又岂能坏了陆先生的节义。”

陆仁点点头,继续的以退为进:“传教蔡中郎所遗曲乐于人是陆仁应做之事,但绝不敢以此邀功。糜别驾说以上宾之礼待我,陆仁绝不敢当。传教曲乐之时,糜别驾只消给我一个清静的栖身之所,每日所需的粗茶淡饭也就足矣。其他的,陆仁愧不敢受。”

这个时候的清高状是无论如何都得装一装的,你要是觉得对方有求于自己就狮子大开口,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