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升官杨铭就必须调任,可是朝廷对于杨铭的三年任期又是在金銮殿上由嘉靖开了金口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很难解得难题。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杨铭已经不适合留在思南了!”
这次说话的是毛纪,其实他听了章和的话以后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思南那边其实杨铭安排的已经差不多了,而剩下的事情只要继任的县令不瞎指挥,那么只要按部就班,思南必然能够辉煌起来,甚至还可以带动周边州县的发展。
在他看来,像杨铭这样的人才就应该派到他该去的地方,而不是留在思南那样的穷山恶水见浪费时间。
更何况,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他都能变成金山,那么换个地方呢?换个地方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够想象!
所以即使众人都不好开口,他还是说话了,他作为内阁三学士之一,他有责任为国选贤!
“不错!杨铭确实不适合呆在思南了!”
这次说话的是一名吏部的老部堂,只见他站出朝班,朝嘉靖行礼,然后道:“思南之地现在已经安定,况且有夏大人代天赈济灾民,想来已经不是问题,而现在云贵两地随着粮食陆续运到可以说是已经解决了问题!”
他这么一说,众位官员都暗暗点了点头。
杨铭确实现在已经不适合留在思南了,对于开边集的事情其实大家都非常清楚,这里面就是杨铭在一手操办。
明面上是煤炭集团在主导,事实上煤炭集团甚至整个官员体系都非常认可杨铭对于赚钱上的智慧,而这一次杨铭牵头显然是给所有人一个大福利,他们没有人会拒绝。
老部堂继续道:“现在依老臣看朝中只需派一老成持重之人前往思南固守成规便可,至于杨铭,我觉得让他去广东比较合适!”
“广东?”嘉靖不由得眉头一皱,他对众人让杨铭离开思南其实并不抵触,关键是去广东就让他有些觉得不妥了。
要知道,广东除了广州之外在几乎众人的眼中就是化外之地,哪里气候炎热而且土地贫瘠,最关键的是哪里出了茫茫大海之外可以说根本就是一片沙地,在他的心目中甚至连思南都不如。
可是....他心里暗自琢磨,这其中难道还另有隐情?
“回陛下,老臣有句话想要对陛下说!”这次站出来的是杨颜和。
嘉靖点了点头,笑道:“杨爱卿有话但说无妨!”
杨延和一般而言是很少主动说话的,毕竟是当朝首府,在他的这个位置上一句话往往就代表着一种风向或者也可以说死大多数官员的心声,对此嘉靖不得不谨慎为之。
“陛下,据说铜仁那边传来的消息,在白莲教覆灭之时,杨铭邀请铜仁众位官员庆功曾经说过一句话!”杨延和站到朝堂正中大声道。
“什么话?”嘉靖也十分期待,杨铭到底说了什么话,让杨颜和如此慎重对待。
在他的印象中,杨延和是那种老谋深算的角色,而且他似乎对杨铭所谓的新政还持有一定的反驳态度,可是.....现在他却拿杨铭说过的一句话来说,显然这句话的含金量非常高,甚至已经到了即便是杨颜和也不敢决定的程度,由此可见,这必然又是杨铭布置中重要的一环。
“杨铭说在广东他可以一年弄出来数百万石盐巴!”顿了顿,杨延和继续道:“他要的地方只是广东一县!”
“什么?一县产盐数百万石?”嘉靖震惊无比。
食盐,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因为人体需要它,如果没有足够的摄入量会造成软骨病,浑身无力等诸多症状,虽然在沿海之地,用海水煮盐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巨大的消耗煮出来的盐巴产量并不高。
但是.....一县之地,产盐数百万石......这简直就是一场地震!
不仅是嘉靖,满朝文武都被这句话深深震撼了!
此时的嘉靖双手都隐隐开始颤抖起来,他现在心里的激动比任何时候都还要激烈,这可是盐!
盐的重要性可以说只屈居粮食之后!
大明朝为短盐之苦几乎众所周知,一般百姓之家,哪怕是短粮也必须购买一定的食盐用于食用,可是正因为盐巴的短缺还有盐商的垄断价格居高不下,甚至在盐巴当中参杂泥沙也成了常例。
如果杨铭果真能一县之地产盐数百万石,那么这无疑就可以解决朝廷的又一项软肋。
“不可!”蒋冕站了出来。
“陛下,杨铭本为七品县令,如今功于社稷,功于百姓,并全歼数万白莲妖人和反贼!正所谓有过必罚,有功自然当赏!老臣以为杨铭现在应该考虑给他升官了!”
蒋冕一出口,顿时,整个朝堂都开始议论起来。
正如蒋冕所言,以杨铭立的功劳来看,即便是调入京城担任一任部堂也不为过,可是....别忘了,杨铭现在才十七岁,部堂乃是正五品官,这一来一去那就是整整升了四级!
可是如果不赏的话那么未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