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瓦金銮殿,乾隆坐中间。【鳳\/凰\/驴?无弹窗 请搜索】,他们看不到广东百姓称为商贩,不仅是因为大唐商品受欢迎,更重要的是当地的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民众得不到土地耕种。本来广东一地商品经济就远比内陆甚至江南发达,大唐商品更是成为了商业发展的一个催化剂。
至于银贵钱贱一事,本来就是一个事实。另一时空鸦片战争一节,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人使用鸦片作为法宝,使得大量白银外流,而不仅仅是鸦片,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人的棉布、棉纱在华销售都是存在爆炸式的增长。这种情况对于清朝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现在大唐商品倾销清国,虽说情况没有糜烂到鸦片战争前期那个程度,但是也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
特别是唐人终究是汉人,他们不蓄发,行径与外夷无异,更重要他们不服王化,这让许多已经打断了脊梁骨,自认是大清重臣的腐儒官僚们,十分不满。对于这些人而言,满不满汉不汉的无所谓,关键是没了祖宗规矩,缺了礼仪德行的唐人,是大大的混帐,坚决不能让他们污染了我大清的亿万子民。
这一波针对大唐的问题尚没有结束,乾峦他的一众臣子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讨论,大殿中乌泱泱的辩论让乾隆十分头疼。一派大臣坚决认为大唐商品导致了白银外流、德行败坏,必须禁售;而另一派人,以封疆大吏这些地方势力为首,认为大唐商品进口,活跃了地方经济,使得沿海子民得利,不应严格控制。
退朝后乾隆在养心殿,还是心烦气躁。太监送上一物,道:“皇上,这是内务府献上来的冰脑糖,提神醒脑,您试试”
乾隆随手将那精美玻璃器皿中糖丸塞入嘴中,一股凉意冲上来,果然整个头脑都清凉许多,乾隆笑着点点头,道:“果然是好东西。”
太监并不知道皇帝在因为什么愁烦,他卖弄地道:“皇上,这是内务府特意购的唐夷的糖果,要说这唐夷果然会做糖呢,不仅这冰脑糖颇有奇效,唐夷还做了几十种口味的糖果,后宫的贵人们都是喜呢,内务府这次进的唐夷糖果本来不少,但各个宫里分了一分,很快便没有了,再让内务府献,却是已经没了,内务府的管事派了人去广东,说是再等唐夷抵港,多备上一些呢。”
乾隆听了之后并未说话,但是心中却已生波澜。他突然觉得自己似乎要被唐夷的货物包围,那盛放冰脑糖的玻璃器皿,也是前些年李侍尧进献的,他喜这些东西晶莹剔透,又干净精致,所以平素常用。养心殿角落中那落地钟,也是唐夷物,表盘上不是阿拉伯数字,而是每个时辰的汉字,用起来颇为顺意,而且精准许多。
乾隆越想越惊,感觉自己这宫中也这么多唐人货物了。一会儿,他的一个**妃前来拜见,正是快入冬的时候,这**妃一身华丽貂裘,加上如玉小脸,看上去果然人比花娇。
“皇上,您瞧奴婢的这身,可是好看”
乾隆笑道:“确是不错。”
然后这**妃的下一句是,“这是奴婢娘家送来的呢,说是极为稀少的唐夷貂裘,一年也产不了几件,都是最好的皮草,价比千金呢。”
乾隆脸色骤然冷下来了:“滚出去”
次日,就当乾隆下决心要做什么的时候,有人又踢破了一个大案。
“云贵总督李侍尧,任两广总督期间,与唐夷勾结,受贿不下一百万两,更囤积高价大唐商货,价值不下百万两,李侍尧更纵容粤省一地无地百姓出洋,等同售卖我大清子民与唐夷为奴,其罪当诛”
这是海禁派手中的终极武器,李侍尧本来就不是什么屁股干净、两袖清风的清官,虽然在两广总督任上,做事还算隐秘,但是这种情况想要查还是查得出来的,毕竟每次唐人的商船到了广州,都少不得遣人给李侍尧送礼,就算唐人做的也私密,可是李侍尧家中总有一群奴仆,管不住嘴巴的人也有。特别是他从两广迁任云贵,一些侍从也遣散了,这些人被有心人找到后,自然掌握到了很多情报。说李侍尧受贿百万两,基本上都是虚数,海禁派只需要把这个事情捅出来,乾隆自然会找人去查。
“和珅,着你前往云南,将此案查清”
此时还没有达到人生巅峰的和珅立即跪下:“臣接旨。”
最终,乾隆做出了决定:“武断海禁无济于事,唐人奸猾性恶,才是祸患,令广东十三行即日起,停止与唐夷通商,不许唐夷任何一人入我大清国土,若有人受唐夷煽动出洋弃土,当严惩之”
昨晚这些决定,乾鹿有些微微不满足,如果唐夷跟缅甸或者大叙川一样,就在大清国旁边那就好了,他可尽起精兵,直接打上门去,对唐夷教训一番,说不定还可以征服唐夷之土。唐夷的那些奇淫器物,虽说上不得台面,但也都算良物,等闲小民不应该享用,但他作为九五之尊,自是应该享受最好的东西。
只是乾隆早就瞧过地球仪,唐夷的土地,距离大清国,万里有余,还隔着那么大一片海,大清国实在是力有未逮。这让乾旅一番惋惜。
177年冬,粤海关接到乾隆旨